团雾——高速公路上的幽灵

2012年6月3日清晨5时20分至5时40分,沈海高速公路盐城开发区段的双向车道相继发生7起共约60辆机动车追尾的恶性事故,共造成11人死亡,30多人受伤,其中5人重伤。
  2013年6月4日6时许,在京港澳高速公路驻马店833~841千米路段,东西两侧车道突发16起交通事故,共造成56车相撞,致14人死亡。
  有关人员在分析上述事故的发生原因时发现,造成这些严重交通事故的杀手就是团雾。
  在秋冬季的高速公路上,团雾宛如白色幽灵一样出没。凡其出现的路段,白雾弥漫,能见度几乎为零,常常导致重特大交通事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据交通部门统计,高速公路团雾路段的道路交通事故形式,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追尾,有的甚至是被多次追尾。
  什么是团雾?它和普通的雾相比有哪些不同?团雾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呢?
  何为团雾
  我们知道,空气中含有水汽。当空气中容纳的水汽达到一定限度时,就达到饱和。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愈多。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近地面的空气冷却到某种温度时,空气中所含的水汽便多于这种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形成细微的水滴,并与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黏结,形成水滴或冰晶,悬浮于空中,使大气水平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被人们称为雾。
  从气象学意义上讲,团雾的本质也是雾。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在大雾中数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范围内,那些雾气更“浓”、能见度更低的雾,就是团雾。秋冬季昼夜温差较大、无风的夜间或是清晨6~8时,较容易出现团雾。团雾的形成,与局部小气候环境关系密切,其易出现的地域一般为地势低洼、空气湿度大的地区。另外,雨后山区的高速公路地段也较易出现团雾。这些地区出现团雾的前提条件是昼夜温差大、无风。
  与普通的雾相比,团雾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与大雾弥漫有所不同,团雾的势力范围比较小,就像一朵落在地上的云彩,团雾之外,视线良好,团雾以内,四顾朦胧;第二,团雾内能见度很低,一般只有10~20米;其覆盖范围呈分段形态,有的地方,雾很少,有的地方,雾很浓;团雾的覆盖面积大小不一。大的团雾覆盖区域长约5000米,小的团雾覆盖区域长度仅有1000米。
  团雾危害
  人们行驶在团雾外围,可能感觉视线还好,一旦进入团雾,能见度会急剧下降。团雾因其飘浮不定和能见度差的特点,而被称为“高速公路杀手”。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团雾的危害之所以这样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团雾的特性造成了其在高速公路上多发。团雾不仅能在大雾天气中现身,就是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在局部区域内出现。
  其次,驾驶员视觉的明暗适应特性不佳,是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我们知道,人眼具有视力、视野、立体视觉、明暗适应、色觉、眩目等生理特性,这些特性对于交通安全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团雾路段内的交通安全,影响最大的就是眼睛的明暗适应特性。明适应指的是,人们从暗处走到明处、视觉感受性逐步提高的过程。不同的人,眼睛明适应性大不相同。正常情况下,人眼只需1分钟即可以完成明暗适应性的转换。暗适应就是由明到暗、人的视觉感受性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比明适应慢得多,一般情况下,人眼需要15分钟才能恢复一半的视觉感受性;大概40分钟后,才能完全恢复视觉感受性。正是由于人类视觉的明暗适应特性,使得驾驶人在由明朗的路段一下进入团雾路段时,周围环境的能见度大幅降低,人眼不能迅速适应,视力无法得到及时恢复,由此造成反应滞后,导致交通事故多发。
  再次,人类的知觉会因参照物的不同而产生错觉,使得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对于交通安全来说,起到最大作用的就是运动知觉,它是指人类对物体的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由于驾驶人选择的参照物不对,由此极易产生运动错觉。比如,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会不由自主地根据先前的车速来估计当前的车速,导致减速时驾驶人低估车速,而加速时会高估车速。
  正是由于人类的这一知觉特性,当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由明朗路段驶入团雾路段时,虽然驾驶员会本能地采取制动措施以降低车速,但往往会因为知觉错觉,低估进入团雾路段的车速。这就非常容易使前后车发生追尾。
  最后,人类的反应特性也是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反应特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反应时间和反应的准确度。反应时间是指从刺激到产生反应之间的时距,分为单纯反应时间和选择反应时间。
  选择反应时间就是指,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交通刺激信号,并对其中影响交通安全的信号做出反应,这个反应时间越短,越有利于交通安全,越不容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选择反应时间的长短,与刺激信号的辨别难度有关,辨别难度越大,反应时间越长。当车辆驶入团雾区后,四周白茫茫一片,降低了车辆给驾驶人的刺激强度,增大了驾驶员的辨别难度,使得他们很难从周围的环境中把车辆辨别出来,也就是使驾驶人的反应时间变长,从而延长了车辆的制动非安全区,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增。
  此外,还要考虑驾驶人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与团雾区能见度低的负面效果相互叠加,这也是造成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
  应对团雾
  目前,气象部门和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已联手开展团雾的监测与预报。中国气象局有关人士介绍说,气象部门对大雾的监测,主要通过地面实况观测和气象卫星资料反演等手段,地面观测主要针对单站单点的观测,卫星资料主要对大范围的雾及其动态进行监测。
  此外,气象部门还与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合作,在高速公路沿线布设能见度自动观测仪器,用于进一步监测能见度。业内人士称,团雾存在明显的局地性特征,不仅能在大雾天气中出现,就是在大雾中数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范围内,也能出现能见度更低的雾。在大范围天气状况较好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极小区域的团雾,从而增加了能见度监测难度。此外,因为团雾的突发性、尺度小、浓度大等特征,使得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很难及时准确捕捉到团雾信息。同时,当前建设的高速公路能见度自动观测仪器的布设密度和资料传输时间间隔不同,这些都加大了监测和预报难度。比如,在设施相对先进的沪宁高速上,能见度自动观测仪的空间距离间隔约10千米,每分钟传送1次资料,但团雾距离一般不足10千米,所以,自动观测仪也不能完全监测到团雾。当大气能见度低于200米时,自动观测仪也可能出现较大误差。综合来讲,气象部门对大范围的雾的预报能力尚可,但由于团雾的突发性、局地性等特征,准确预报难度极大。
  那么,面对团雾,我们该怎么办?据统计,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排查年均发生3次以上团雾的高速公路路段1468处,其中,年均发生20次以上团雾的路段340处,年均发生30次以上的140处,年均发生40次以上的40处,年均发生50次以上的19处,年均发生60次以上的12处。其中,国内团雾多发路段最多的10条高速公路为沪昆、京港澳、沪渝、杭瑞、沈海、京昆、厦蓉、京台、福银、大广高速。从发生的时段看,团雾普遍发生在夜间至清晨,由此导致的多车相撞事故主要集中在清晨6~9时。
  公安部交管局的专家提醒大家,驾车出行前要充分考虑天气情况,注意沿途天气预报。一般来讲,当低层水汽条件比较好的时候,团雾更容易出现,尤其是雨后一两天,如果天气晴好,就比较容易在清晨出现团雾。
  同时,驾驶员行经团雾多发路段需加倍注意,如遇突发团雾,应保持镇定,不要慌乱,减速行驶。当能见度小于200米时,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60千米;能见度小于100米时,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40千米;能见度小于50米时,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20千米。务必避免紧急刹车,更不要就地停车,以免发生追尾事故。
  国内著名的绿野专业救援队负责人则建议广大驾驶员,发生团雾时,要迅速打开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通过路面标线及前车尾灯引导视线;行驶过程中,不要急打方向盘、随意变更车道;可间歇使用喇叭辅助示意车辆位置;遇有出口或服务区,要立即驶离高速公路或驶入服务区,等待团雾消散;如果前方发生交通事故无法通行,应将车辆停靠在最右侧车道,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车内人员迅速撤到护栏外侧安全地带,一定不要在车内等待,同时打电话报警。
  【责任编辑】赵 菲
团雾——高速公路上的幽灵
团雾——高速公路上的幽灵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