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唐朝正仓院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十分强盛的封建王朝。唐朝国力昌盛,文化繁荣,武力强大,又兼有博大的心胸,海纳百川,对外交流频繁,使得“唐人”成为了华人的代称。可惜岁月流逝,唐朝华美的大明宫已经倒塌,绚烂的唐三彩所剩无几,千年之后,我们只能通过史书去了解当时唐朝的伟大,缅怀唐人的荣光。然而在远隔重洋的日本,却完完整整地保存了一座唐朝的博物馆,使我们有机会领略唐朝的风采——它就是日本奈良的正仓院。
  正仓院的由来
  如前所述,中国的封建社会在唐朝发展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时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达到了巅峰,“唐化”是这一时期东亚文化的主流。日本也参与到了“唐化”过程之中,而且它的“唐化”堪称彻底。645年,孝德天皇发动“大化改新”,全面学习唐朝以改变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历史的进程。
  8世纪,日本进入奈良时代,而它的“唐化”已经基本完成。此时的日本,仍以效仿唐朝为荣。尤其是士人阶层,他们信奉佛教,阅读汉文书籍,用汉语吟诗作对,使用从唐朝进口的器皿用具,过着几乎和唐朝士人一样的生活。与此同时,他们又采用唐朝的冶铁技术,仿制唐朝的产品,模仿唐朝的建筑风格。可以说,奈良时代的日本,就是一个“小唐朝”。
  在日本“唐化”的过程中,佛教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虔诚而富有宗教热情的中国佛教僧侣,怀着传播佛法的目的,以中国为基地,将汉化后的佛教传向异域。对于日本来说,佛教也不仅仅是宗教信仰,它还代表了先进的文化和更加文明的生活方式。就像同时代欧洲的基督教一样,佛教成为了中华文明向外传播的媒介,日本人也迅速沉浸到对佛教的狂热当中。
  725年,圣武天皇即位。这位天皇在任期间国家发生了多次叛乱,而且还有天花疫疾肆虐,但是他的应对颇为得法,算得上是一位明君。圣武天皇对中华文化尤为推崇,在制度上尽量模仿唐朝,两次派出遣唐使,造就了“天平文化”的盛景。与此同时,圣武天皇还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积极传播佛教,在奈良大兴土木,建立了东大寺、国分寺等庙宇。为了建筑工作的顺利进行,圣武天皇又在东大寺西北约300米处,修建了一座专门用来存放珍贵物品的仓库,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正仓院。
  756年,圣武天皇驾崩,他的妻子光明皇后睹物思人,悲痛不已,于是决定将圣武天皇生前所使用和喜爱的物品捐赠给东大寺,而东大寺则将这些物品珍藏在正仓院。此后,日本皇室形成惯例,陆续向正仓院捐赠器物,也借正仓院做展览。虽然古代日本并没有博物馆的概念,但正仓院实质上成为了日本皇室的皇家博物馆。
  正仓院的建筑
  正仓院最大的瑰宝并非它的藏品,而是它本身。唐朝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高峰, 它以木结构建筑为主,严整开阔,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完美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如今在中国,真正的唐朝建筑已经所剩无几,宫殿建筑更是全部消失,全国范围内仅有4座唐朝建筑遗存,并且都是寺庙。正仓院虽然并不是在中国建造的,但却是严格按照唐朝的工艺建成的,并且有着极高的建筑标准,堪称唐朝建筑的典范。
  从远方观察,可以很容易地发现,正仓院是典型的干栏式建筑。在正仓院的底部,有40根直径60厘米的础柱,将正仓院高高托起。这种建筑样式,早在9000年前就已经存在于中国南方的河姆渡文化中了。相比河姆渡遗址中干栏式建筑的小巧,正仓院显得尤为高大,它的正面长33米,高14米,深9.4米,建筑整体全部为上等木料,分为北、中、南3个库房。整体上,正仓院高大雄伟,在周围山林池塘的映衬下,显得气势磅礴而又雍容华贵,颇有盛唐气象。建筑主体保存完整,完全看不出任何破败的迹象。
  古建筑物的保存是一个大问题,正仓院保存得如此完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古建筑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有3个:水灾、火灾和地震,正仓院通过巧妙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灾害的影响。首先,正仓院采用了干栏式结构,将建筑主体抬离地面。这种建筑形式其实在日本并不常见,但是它能有效地避免木结构建筑受到湿气的侵扰,防备暴雨的冲击。其次,正仓院的中仓,不同于一体成型的北仓和南仓,其地板用木板铺成,这就使得正仓院的中部变得相对容易变形,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最后,正仓院的周边环境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正仓院所坐落的地面以细沙铺就,细沙地虽然是日本庭院的特色,但也是为了在火灾发生时隔断火势的蔓延。正仓院的东面有古木环绕的池塘,池塘能有效地降低火灾发生造成危害的程度,这自不必说,就连树木也大多栽植在安全距离以外,以保万无一失。
  当然,正仓院之所以能幸存至今,主要还是因为它与日本皇室千丝万缕的联系所带来的“特殊重视”。东大寺的僧人每年都会对正仓院进行检修,并尽量保证其不受外人干扰。这项工作上千年来从未中断,加上良好的安全设计,使得正仓院得以安然无恙地保存至今。
  皇室珍宝与礼佛之器
  除了是一个建筑奇迹,正仓院内的藏品也极为丰富、珍贵。如前所述,正仓院最初的藏品来自于光明皇后所赠送的天皇遗物。圣武天皇生前喜爱唐朝文化,加之其所处的天平时代浓郁的唐风,天皇的生活起居和同时代的唐朝贵族如出一辙,各种器具也都出自唐朝或者尽量模仿。与此同时,虔信佛教的圣武天皇也珍藏了一些与佛教有关的器具和艺术品,而这些也都收入了正仓院。
  日本古代人皆席地而坐,那么低矮的小几就成了不可缺少之物。日本将其称为“轼”,正仓院保存了一把圣武天皇所用的紫檀木画轼。这件轼高33.5厘米,长111.5厘米,宽13.7厘米,轼面用柿子木,上贴紫檀薄木,两端贴楠木板,整件轼四周及足基镶金错银,勾画出花草蝴蝶和飞鸟的图案,紫檀上漆,基座中部套上3圈象牙圈,做工极为考究,是圣武天皇生前十分喜欢的物品。
  既然有小几,就要有靠垫。《万叶集》中常常描述贵族用“菅枕”或“荐枕”等植物芯枕。正仓院保存有圣武天皇生前使用的白陈绫大枕,其长约68厘米,宽36厘米,高度却有28.5厘米,外包以白绫,内部填充麻做芯。这么高的枕,显然不适合睡眠,却适合半靠在上面休息,或者坐着读书时用作靠垫。圣武天皇在当时属于生活非常新潮的人物。受胡人影响,桌椅在唐朝刚刚开始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在正仓院中,有约24张桌几,可见其在宫廷中使用广泛。与桌几配套的还有漆绘桧木坐胡床,其面宽将近六七十厘米,表面上漆,适合盘腿而坐,是从席地而坐到座椅的转换期产物。正仓院还保留着两张卧床,长237厘米,宽119厘米,高38厘米,如果铺上床褥,和现在的床没有什么区别。直至现在,日本人还习惯席地而卧,圣武天皇在1000多年前却已经睡在胡床之上了。仅仅几件精美的器物,就使得我们感受到圣武天皇生前奢侈高雅的生活,也可以看出,唐朝文化对日本贵族生活影响之深。
  皈依佛教的圣武天皇,为自己制造了许多袈裟,正仓院总共保存了15件,其中一件名为“七条织成树皮袈裟”。“织成”是中国的一种古锦,用诸色线为纬线,单色线为经线,织成后呈杂色斑,犹如树皮,故日本称此织法与色斑为“织成”和“树皮”;而“七条”则是用此面料缝制而成的7条细长幅布,缀合成一大片布,制成袈裟。袈裟上还写着“金刚智三藏袈裟”几个字,而金刚智则是中国密教的创始人。无论是袈裟上的字迹,还是袈裟的原料、工艺,都很清楚地表明,这是一件来自中国的珍宝,并且很有可能是遣唐使带回日本的。
  除了袈裟,正仓院中还藏有诸多礼佛之器。珍贵的“麻布菩萨像”,由两块麻布缝接而成,所绘菩萨高鼻深目,下颌前曲,体态丰满,颇似西域胡人,又线条流畅,衣带飘扬,有唐朝画风。藏品中还有一个白石火盆,用5只狮子为足,托起大理石的火盆,而狮子是日本从未有过之物,这种造型当为外来。其中最为珍贵的一件是漆金薄绘盘。它是一件木质漆器,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底座上有4层花瓣,每层8片,中心是半球形的莲心。木雕的莲花瓣,轻盈委婉,向外款款绽放,造型极为优美。每片花瓣都鎏金施彩,绘有鸳鸯、衔花花鸟、伽陵频伽(佛教中声音动听的神鸟)和狮子等精美的图案,铅丹、朱红、深蓝、胭脂、靛蓝等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显得无比华贵。乍一看仿佛是佛陀的莲花座,但在底座有墨书“香印座”,可知此乃香炉的台座,供在佛陀案前,在香烟缭绕中金光闪闪,熠熠生辉。这些袈裟和礼佛之器,都显示出当时的日本人对佛教的虔诚,以及受唐朝文化影响之深。
  丝绸之路最东段的异域珍品
  如果说上面谈到的一些藏品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唐风唐韵,那么,正仓院中还有一批藏品,它们完全来自于当时的唐朝,可以被视作唐朝的文物,其中就包括一部分乐器。
  在正仓院我们可以看到一把金银平文古琴,上刻“乙亥之年”的铭记,也就是说,此琴制于735年大唐开元盛世,此后便传入日本。桐木的琴身首先要上漆,漆底上贴金银箔片制成的花纹,再上漆,待漆干后,用木炭细细研磨,显露出纹饰,金银隐起,颇有立体感;琴的两端画上花鸟虫鱼,中间则饰以道士抚琴的画面,一派仙风道骨。实际上,正仓院的乐器不仅包括这把琴,还保存有其他许多乐器。西安李寿墓唐乐队壁画为我们描绘了一支唐朝乐队的构成要素:乐队至少要有吴竹笙、吴竹竽、琵琶和箜篌4件乐器。这些乐器大多在中国已经失传,或者形制改变,不再与唐朝时一致,而正仓院的藏品却可以完美复制一支完整的唐朝乐队!21世纪初,北京著名的民间乐器制作世家“吴氏宏音斋”传承人远赴日本,考察正仓院的藏品,完美地复制了唐朝的吴竹笙,使得唐朝的乐器重现中华大地。
  唐朝是开放的时代,也是丝绸之路最繁荣的时代,这一点甚至能够在正仓院的藏品中得到反映。中国汉唐的典籍中常常出现关于昆仑奴的记载,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昆仑奴竟然在日本也有流传。正仓院保存了许多昆仑奴面具,面具相貌狰狞,圆睁双眼,露出獠牙,面目特征似乎颇像黑人。与之一起被收藏的面具还有醉胡王面具,其面貌极富立体感,鹰钩鼻子,与东亚人截然不同。当时的东亚世界,唯有长安才能见到众多的外国人,这两件面具应当来自于唐朝。
  更令人流连的是正仓院所藏的众多富有异域情调的物品。比如,其中一件白琉璃碗,口径12厘米,高8.5厘米,淡褐色,外侧分布80个小圆凸纹,当白琉璃碗盛满水以后,会呈现彩虹一般的景观。这种形状的琉璃碗在古代中亚比较常见,东亚并无出产。估计这件白琉璃碗是经过丝绸之路,通过唐朝传入日本的。异域藏品中还有一件绀色琉璃杯,口径8.6厘米,高11.2厘米,杯子外侧有22个圆环,洋溢着浓郁的波斯情调。但是,这只杯子的底部又加上了银质镀金的杯脚,雕刻龙纹,十分精致,显然属于唐朝风格。它可能出产于波斯,在唐朝被配上了精美的杯脚,最后传到了日本,而这更清晰地展示了琉璃器东传的线路。正仓院藏纳了这么多经由丝绸之路来到日本的珍宝,故而有人又称它为“丝绸之路的真正终点”。
  聚焦世界目光的正仓院
  正仓院虽然是日本的皇家博物馆,但是它本身并不适合展览,只能用作收藏。每年的秋天,在天气凉爽的时候,东大寺的僧侣就会举行隆重的开仓仪式,将稀世珍宝细心清点,把宝贵的书画拿出来晾晒,以防受损。借此机会,奈良博物馆才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正仓院珍宝展览,短短的二十几天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涌向这里,走进历史长河,领略古代东方文明的无限风光。
  中国的先民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如此丰富的精美文物与建筑,但遗憾的是,其中大部分已消失在流逝的时光中。中国历史上很多重要的皇家建筑,如阿房宫、大明宫都已经毁于战火,但其他一些同样历经战乱的古国,却能将众多古迹和文物极其完整地保存下来,这的确值得我们探讨、深思。
  【责任编辑】张小萌
梦回唐朝正仓院
梦回唐朝正仓院
梦回唐朝正仓院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