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劲吹长安城

唐长安城名片
  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城市面积为80多平方千米,人口将近百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大都市。长安城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三大部分,城内有南北大街11条,东西大街14条,把外郭城切成109个长方形的坊和东西二市。位于中轴线上的朱雀大街,宽达150米,是全城最宽的街道,它从长安城的正南门明德门向北一直延伸到皇城入口朱雀门。
  他乡来客会聚忙
  每天,当承天门的鼓声响起,明德门就会缓缓打开,城外的唐朝百姓、西域胡商、各国使节开始陆陆续续进入长安城。
  走在宽阔的朱雀大街上,你很有可能看到高鼻深目,头戴高高尖顶帽子,身穿大翻领服装的胡商,他们通过丝绸之路,带来了很多异域珍品,比如象牙、犀角、玛瑙、琥珀、金精(一种白色宝石)以及各种玻璃器皿。看到胡商你或许还能保持镇定,但看到下面的人,你可千万要淡定哦:有皮肤黝黑、头发卷曲的昆仑奴,据传他们是从印度群岛输入的奴隶;还有身材特别矮小的一类人,是康国(位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一带)等地进贡的侏儒。总之,在长安城里你会看到很多极富异域特色的他乡来客。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和对外政策,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鸿胪寺和专门接待外国宾客的迎宾客馆、礼宾院等,负责对外事宜,还给入唐的使者供给粮食。在开元二十五年,还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国移民,免去移民十年赋税就是其中之一。对于入唐的留学生,也给予优待,不仅补助日常生活费用,还发放四季被服,甚至允许他们在太学、四门学等一流学校读书,这让大唐本土学子羡煞不已。
  唐朝的一系列政策,吸引了许多邻近民族和周边国家的人,使长安成为世界的长安,成为东亚文明交流的国际大都市。
  服饰妆容效胡姬
  走在朱雀大街上,不仅能看到奇装异服的外族人,还能看到时尚的唐代美人。在唐代开放的大环境下,妇女也走出闺阁,在外来民族风的影响下不断变化着服饰妆容。
  你会看见一些贵族妇女骑着马出现在街上,这马可能是由新罗国(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贡献的“果下马”,是专供贵族赏玩骑乘的小马。妇女头上戴着“幂篱”,“幂篱”原是西北少数民族妇女服饰、最初是吐谷浑族流行的一种妇女戴的巾帽,宽檐、斗笠状,帽檐上垂下长长的面纱,把全身都遮住。“幂篱”主要盛行于隋朝及唐初的北方地区,到唐高宗永徽(650—655年)以后,“幂篱”逐渐被“帷帽”取代。“帷帽”来自西域,也是斗笠状的帽子,不过它的面纱很短,只能遮住脸。到唐中宗时期“幂篱”彻底消失,“帷帽”盛行一时。但等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帷帽”也不流行了,妇女们开始戴胡帽,这原是西域或吐蕃人所戴的帽子,一般帽顶较尖,有帽耳但经常往上翻,还缀有毛皮或毡,异域风情浓厚。再到后来,妇女们连帽子都不戴了,直接“露髻”出行。
  除了帽子,唐代美人在其他方面也在追逐时尚:服饰方面还包括,波斯(今伊朗)的缯帛大帔、吐火罗的长裙帽、回纥的小腰身装,都曾在不同时期内流行。化妆方面,因受吐蕃影响,唐元和年间妇女们开始流行时世妆——“腮不施朱面无粉”,两腮不涂红脂,脸上也不涂粉;画倒八字眉,涂“乌唇”。
  异域美食尝不尽
  来到长安,你千万不要错过品尝胡食的机会。在唐代的胡食中,最常见的首推胡饼和毕罗。胡饼种类很多,有素饼、油饼、肉饼、芝麻饼等,还有一种“古楼子”,是肉胡饼中的大块头。“古楼子”的做法是把一斤羊肉均匀地分布在一张大胡饼上,在饼和羊肉中间加入调味品胡椒和豆豉,再用油酥滋润,然后放入炉中烘烤,出炉后就可以吃了。胡饼受到汉族人士的广泛喜爱,著名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的时候,准备的海粮中就有两车胡饼。
  除了胡饼,另一种带馅的面食毕罗也很受欢迎,是一种有馅的面食,可蒸可烤,类似今天的包子。毕罗刚传入的时候馅中放蒜,味道辛辣,不过后来发展出了不同的口味,比如说樱桃毕罗,馅变成了樱桃。据说手艺高超者制作的毕罗,做好后能使樱桃颜色保持不变。
  如果你不想吃面食,而想吃菜的话,那推荐你尝尝唐代新引进的蔬菜,唐代通过尼波罗国(今尼泊尔)引进的波稜菜、酢菜、胡芹和浑提葱等,都很受欢迎。波稜菜就是后世常见的菠菜,菠菜最初可能起源于波斯,所以方士又称它为“波斯草”。酢菜是芥菜的变种,原产尼泊尔,唐代传入我国。胡芹是芹菜的西方品种,据说带有香味。浑提葱是一种形状像葱的白色植物,它的名称可能是中古波斯语gandena的译音。
  你吃菜的时候,还会吃到新奇的味道,因为蔗糖和胡椒等调味品也已从国外传入大唐。唐太宗和唐高宗都曾派人去印度学习制糖法,使唐人也学会了制造红糖和白砂糖的技能。
  你还可以去胡人开的酒馆感受异域情调,如果运气好,还能遇到李白、王维等大诗人哦。这些酒馆里有来自高昌(汉族在西域建立的佛教国家)的葡萄酒,来自波斯的三勒浆和龙膏酒等。
  燕乐胡舞醉长安
  生活在长安,你的娱乐生活绝对会很丰富,没事的时候,听听胡乐,看看胡舞,或者围观幻术表演,别提有多惬意了!
  音乐方面,唐朝的燕乐在隋朝九部乐的基础上形成了十部乐,分别是:燕乐、清商乐(汉魏以来的传统旧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十部乐中,天竺乐、安国乐、康国乐等都是自葱岭以西的西域地区传入的音乐,具有强烈的异域色彩。
  除了听音乐,你还能欣赏舞蹈,唐人按照配乐风格将舞蹈分为健舞、软舞两类,唐代最流行的健舞如胡旋、柘枝、胡腾等,都源于中亚。胡旋舞出自西域康国,以旋转为特点,起舞时动作轻盈、急速旋转、节奏鲜明,杨贵妃、安禄山都擅长表演胡旋舞。胡腾舞大约出于西域石国,以“腾跃”为特点。柘枝舞来自西域的石国,以舞姿变化丰富为特点,风格刚健明快又婀娜俏丽。跳柘枝舞时,舞女头戴胡帽,帽上有金铃。快速复杂的踏舞,使佩戴的金铃发出清脆的响声。
  此外,你还能看到惊险刺激的幻术表演,表演者能吐火,能在刀锋上跳舞,甚至能让枯树开花。如果你胆子小,有些幻术你还是少看为妙,如天竺艺人表演的以刀自刺的幻术,颇有自残的嫌疑。
  外来马球战亦酣
  在唐代,上流社会流行一种体育运动——击鞠,也就是打马球。这种运动的起源尚有争议,一说是来自波斯,古称“波斯球”或“波罗球”。打球时,运动员骑着马以杖击球,球仅如拳头大小,轻而坚韧,中心挖空,外边还涂上颜色。长安城内修筑了很多马球场,不仅居住区有,就连大明宫里也有。球场讲究平滑,以便球能快速移动,马儿能快速奔跑,所以有经济实力的打球爱好者,会用油来浇筑地面。
  马球不是一般的体力运动,更像是一场需要智谋和集体配合的模拟战争。唐中宗时,趁着金城公主远嫁吐蕃的契机,大唐和吐蕃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马球比赛。比赛双方各乘骏马,手持弦月状的球杆,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比赛前几场,都是吐蕃获胜,让坐在看台上的唐中宗很没有脸面,最后临淄王李隆基,带领嗣虢王李邕、驸马杨慎交、武延秀,以四敌十,打败了吐蕃马球队,为大唐赢得了荣誉。
  临淄王李隆基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他从小酷爱马球,民谣就有“三郎少时衣不整,迷恋马球忘回宫”的句子。李隆基当上皇帝之后,球瘾不减当年,他甚至还颁诏让军队也练习马球,极大地促进了马球的流行。
  丝绸之路是一条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为唐朝的长安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而作为当时国际化大都市的长安,也用其宽容和开放的胸襟吸收、融汇着来自各地的文化,并让这些异域文化成为它丰盈生命的一部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科学顾问/曹菁菁 责任编辑/胡冰)
“胡风”劲吹长安城
“胡风”劲吹长安城
“胡风”劲吹长安城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