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棍球——达斡尔族人的骄傲

在中国富饶美丽的嫩江两岸,生活着一个以农业为主、兼事畜牧和渔猎的民族——达斡尔族。今天的达斡尔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呼伦贝尔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城等地。
  据有关文献记载及专家研究考证,达斡尔族与古代生活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契丹族有着一定的渊源。达斡尔族人是否就是古契丹后裔,这个难解的谜题给达斡尔族蒙上了一层古老而又神秘的面纱。让世人真正了解这个民族的则是曲棍球,曲棍球毫无疑问是达斡尔族人的骄傲。
  “曲棍球”一词起源于法语,意思是“牧羊人的棍杖”。相传,古希腊人和波斯人也玩这种游戏。19世纪末,曲棍球运动传到英国,后来迅速在英联邦各地发展起来,这也是巴基斯坦、印度、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的曲棍球实力强的原因。1928年的阿姆斯特丹奥运会,确定男子曲棍球为永久性奥运会项目,女子曲棍球则是在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才增设的。
  我国有关曲棍球运动的记载,早在唐代就有了。在唐代,曲棍球叫“步打球”。唐朝诗人王建曾赋诗描写宫女们在寒食节这天,在宫殿前给皇帝表演打曲棍球的情景:“殿前铺设两天楼,寒食宫女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到了宋、辽之际,曲棍球运动开始在北方游牧民族契丹人中盛行,此时的曲棍球运动与现代的更为形似。北宋时,曲棍球有了另外一个名字——“步击”,《辽史》中则称之为“击鞠”。
  随着历史的变迁,此项运动后来在其他各民族中逐渐消失,唯有在达斡尔族中保留下来,并在民间广为流传。达斡尔族人称这一古老的传统体育运动为“贝阔”,称曲棍球为“波列”,打贝阔是达斡尔族男子必备的本领。一般来说,打贝阔用的球杆需要寻找天生弯曲的柞木树根来制作,将其弯曲的根部削扁制成,长短没有统一规格,大多根据个人的身高和习惯而定。波列有拳头大小,分为毛球、木球和火球3种:用畜毛团成的毛球轻软、有弹性,打出后滚动较慢,适于少年儿童击打;用杏树根块或毛毡制成的木球,质地坚硬,不易破损,多供青年和成年人击打;而用树上硬化的真菌疙瘩填松明点燃而成的火球,则是为夜晚打曲棍球而准备的。
  每当春播歇晌,达斡尔族人便就地取材,用木棍将一个马粪蛋当作曲棍球拨来拨去。每逢重大节日,民间的贝阔比赛更是热火朝天,各个达斡尔族的“莫昆”(部落)都要选派曲棍球高手进行比赛。
  曲棍球比赛的场地大多选在平坦的草地上或村中开阔的地方,场地约有十几米宽、几十米长。届时,球场两端各设一个球门,达斡尔语把曲棍球场地两端的球门称为“阿那格”(意思是狩猎营地)和“耶热”(意思是野兽洞穴),这里把曲棍球运动比喻是在狩猎中到猎场安营扎寨、并前往野兽洞穴堵击野兽的生产活动,说明这项体育运动有着古老悠久的历史。
  两队上阵队员各11人,每队各有1人守门,两人守卫,其余负责进攻。由场地中心开球,打入对方球门即得分,得分多者为胜。有一个裁判员在场地内负责裁判工作。民间曲棍球比赛有不得打高球和用手抓球,除守门员以外不得踢球,不得扔出球棍击球,不得用球棍打人、绊人等规则,这些规则靠自觉和舆论执行。
  在达斡尔族山村,男子都能在曲棍球赛场上一显身手。一位男性如果不会打曲棍球的话,那是不光彩的。在闲暇的时候,人们互相招呼,很快就组成几人到十几人的两队对垒。青少年比赛时,参加者先把球棍放在一起,用分球棍的办法把参加者分成两队,拉开一场又一场紧张激烈比赛的帷幕。
  有时,达斡尔族人还会在夜间举行曲棍球比赛,即别具一格的“火球比赛”。当夜幕降临后,劳作了一天的达斡尔族人就用火把围出一块场地,开始他们最喜爱的曲棍球游戏。夜间使用的曲棍球即前文所说的火球。球被点燃后,双方队员就以火球为目标进行对抗比赛。随着双方队员的激烈拼搏,火球在黑夜中往返穿梭、飞来舞去,织成一道道绚丽的火线,这也成为达斡尔村屯夜晚最美的风景。近年来,随着中国曲棍球运动的逐渐开展,素有“曲棍球之乡”美誉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已为国家输送了很多优秀的曲棍球人才。
  曲棍球也与达斡尔族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过去姑娘们出嫁时要带上一根精美的球棍,以示对心上人的赞美和期望。达斡尔族语言中的一些生动的比喻也与曲棍球有关,如“帽子怎么能像曲棍球一样到处乱扔”?对于不成材的木料和不求上进的人,达斡尔族人常比喻其“真是块歪木,只配做曲棍球棍”。如果要挖苦无能者,达斡尔族人也常说“连曲棍球都不会,别的还能干什么”?
  曲棍球是达斡尔族人引以为荣的运动,他们对曲棍球运动倾注了深切的热爱。2006年,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运动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链接
  历史悠久的渔猎生活造就了达斡尔族独具特色的与民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体育活动,强化了达斡尔族人的剽悍性格。在达斡尔族民间的体育活动中,除了曲棍球之外还有为适应狩猎生产和抵御外来敌人需要而兴起的其他运动,如射箭、摔跤、扳棍、颈力赛等体育活动。
  狩猎曾经是达斡尔族最古老、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达斡尔族人积累了许多狩猎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如下套子、设陷阱、放地箭、“打围”、鹰猎等等。
  20世纪初,弓箭和扎枪是猎民们狩猎时最主要的工具,这些工具原始、简陋,命中率不高。为了保证人身安全、提高狩猎的效率,达斡尔族人逐渐摸索,形成了众人集体围猎、即“打围”的狩猎生产方式。“打围”多以“哈拉”(氏族)为单位,由一名经验丰富的“阿围达”(围猎长)统一指挥。具体的方法就是参加围猎的众人按圆形分布,把预定的猎场包围后,慢慢搜索前进,逐渐缩小包围圈,最后将被围困的貂、狍、鹿、野猪等动物射杀。
  鹰猎是另外一种非常有效的狩猎方式,多在雪后的清晨进行。届时达斡尔族猎人脚跨骏马,左臂托举猎鹰,寻游于雪野山林之中。发现野鸡、野兔等小型禽鸟动物后,猎人便令猎鹰迅速出击,准确而有效。鹰猎的收获量虽然不大,但它既是一种生产劳动,又是一项饶有趣味的体育娱乐活动,因而深受达斡尔族人的喜爱,拥有一只聪明伶俐、敏捷强悍的猎鹰也成为达斡尔族猎人的骄傲与自豪。
  【责任编辑】王 凯
曲棍球——达斡尔族人的骄傲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