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萨满教(中)

萨满教作为一种远古宗教,它的出现主要得益于远古少数民族对神灵的崇拜和对自然与死亡的敬畏。因此古代少数民族在造就出萨满教之际,就赋予它一项重要的职责——祭祀。从古至今,萨满教历经沧桑变化,从起源到兴盛再到没落,但祭祀却是它一成不变的天职。

  祭天仪式

  如果从祭祀的角度来看,萨满教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更像是一项远古的巫术。它的每一项仪式都充满着神灵色彩,祭祀的对象也不仅限于一种。作为一种与神灵沟通的媒介,它为众多北方少数民族所信服,虽然各民族祭祀神灵的方式有所不同,但祭祀的对象却极为一致。这其中最重要的祭祀对象就是“天”。

  由于远古时期生产力极为低下,因此在北方少数民族眼中,自然天体就是他们所要崇拜的对象,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苍天”。它的变幻不定、广袤无边,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为了祈求神灵的保佑,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祭祀。最有代表性的是古老的蒙古族的祭天仪式,《黑鞑事略》记载:“正月一日必拜天,重午亦然……无一事不归之于天。凡饮酒先酬之。其俗最敬天地。每事必称天。闻雷声则恐惧不敢行师。曰天叫也。”虽然古代蒙古族已经将祭天日常化,但大型的祭天仪式一般选在农历四月、八月和十二月。祭天仪式由萨满祭司主持,此时萨满祭司不再是普通的神职人员,而成为人与天之间沟通的中介。

  在举行祭天仪式之前,要先用土堆成10座敖包,这10座敖包代表十方神灵。中心敖包稍大,敖包上插有“长生天护佑”字样的蓝色旗帜,敖包上摆放着盛满五谷种子的食斗。周围的9座敖包被五色布条装饰一新;由两位萨满祭司点燃香烛,用奶抹画,并向四面八方的神灵祈请。

  祭品作为必不可少的元素更是十分讲究,第一张桌子上摆放奶制食品,以尽敬天之意;第二张桌子上摆放肉制食品,以尽敬人之意;第三张桌子上摆放果品,以尽敬地之意。祭品准备完毕,主祭人员点燃9盏神灯和9炷供香、柏叶,敬献9碗酒。一切就绪,祭天仪式在庄严的颂词中拉开帷幕。众人跪拜,祭天主持诵祭天词。祭天词不只是说给人听,更是说给天听,因此多是

  对天的赞颂,以祈求天的保佑。祭天仪式结束后,祭品会分给祭拜者,对于他们来说这些不再是普通的食物,而是长生天赐予自己的祝福。这种把祭天作为民族仪式的不单单是古代的蒙古族。

  清朝已把祭天定为国俗,满族萨满教中的祭天仪式更有其历史渊源。清朝宫廷萨满祭祀的中心内容就是堂子祭天,这是从古代女真族的祭天仪式继承发展而来的。所谓堂子就是一个祭天的圣所,祭天的圣物从金时女真族所用的云鹤文架演化为神杆,满族人称其为索莫吉杆;将神杆立于堂子,杆上悬挂一锡斗,亦可用木斗;摆放祭品,聚宗族向南而拜。相对于宫廷祭天,民间祭天则更为简便,即将神杆立于庭院之内,聚集家人向南祭拜即可。满族萨满教的祭天仪式不再是贵族专属的隆重仪式,而把祭天当作一项百姓向天祈福、追溯本源的仪式。

  赫哲族、达斡尔族也将天视为神灵,并常许愿祭天神。赫哲族人在祭祀之日,以牛、猪、羊、鸡等做祭品,萨满祭司率领全族男性为陪祭者;众人在“神树”前集合,焚“僧其勒”香草,由“弗力兰”祷告,参加者叩头、敬献供物。达斡尔族的祭天仪式则多有几分原始韵味和神秘色彩。古老的达斡尔族以白牛为祭品,在大门之外悬挂一双靴子,将门板紧闭,如果没有门板,则在大门前挂一渔网或网状绳子。祭祀时,严禁人们通过大门,进出可以翻墙。在正房西南角横置一木杆并用被子盖住,后念诵祭天词。祭天完毕后,众人分食祭品,而且还要把吃剩的骨头放在院内,将脖颈骨插在削尖的木杆上,挂于大门旁边。

  各民族的祭天仪式大同小异,他们的初衷都是希望自己的民族能得到上天的保佑。萨满教对于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祭天仪式上,古代的先民对脚下的土地也深怀崇敬。

  祭神仪式

  萨满教作为一个具有多元化神灵体系的宗教,在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受社会生产力所限,无论山河湖泊、日月星辰、金木水火在古代少数民族心目中都是值得敬畏与崇拜的,如土地神、山神、火神、海神等。

  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心目中,土地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因为森林生于土地,草原长于土地,土地给予他们生活的资源,因此土地神也是萨满教所信奉的重要神灵。相对于较为隆重的祭天仪式,这些信奉萨满教的少数民族对土地的祭祀则显得较为随便,因为在他们眼中土地神是和自己最亲近的神。在古代蒙古族中,人们将土地神供奉于自己的家中,而且为它塑造妻儿。吃饭时,会先夹一块最好的肉放在神像及其妻儿的嘴边擦一擦,并在门外洒一点肉汤,以示祭祀过往的神灵。满族对土地神的祭拜相对正式,不但准备祭品,而且会准备“祭地书”,向神灵祷告、祈求赐福。

  萨满教对山神的祭祀则更具原始的气息,甚至有点恐怖的味道,因为对山神的祭祀往往采用血祭。黑龙江有一座多克多尔山,蒙古族视之为神山,称其为博格达山。祭祀山神一般选择夏季洪水期,且必在黄昏后进行。祭祀时,首先点燃9堆篝火,部落中的萨满祭司手持神鼓,口念祭词,站在人群的最前列作法。法事完毕,部落头人向山神致祷词,感谢山神降福;并向山峰方向泼洒3碗奶酒。之后,便进行

  血祭。将一匹黑色母马四腿捆绑,马头指向山峰方向,用刀斧劈面而杀,让马头的血浆喷向山峰方向,表示用血洒祭。这种古老而又神秘的祭法从古一直流传至今。

  在原始社会,火对这些崇信萨满教的少数民族来说,具有神秘的吸引力,火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们感恩火带给他们温暖与可口的食物,也敬畏火能把一切付之一炬的威力,因此火也是他们祭祀的对象。有“封火”习俗的蒙古族每年都会举行祭火仪式。祭火时准备整羊、阿玛斯(一种肉粥)、黄油、红枣、奶酒等祭品,所用的筷子必须是黑色,不能用红色。燃起一堆火,众人围火而坐,由萨满祭司念颂词;诵念完毕,将供品依次放入火中焚烧,火苗越旺,则预示家业越兴旺;然后向火叩拜,祭品焚烧完毕,祭火仪式才算结束。素来崇火拜火的古代女真族和满族,对火神的祭拜规模更为宏大,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有详细的祭祀规程,包括排神、祭天、生火唤辞、野祭神辞、竞火神语、献牲神辞、报祭神辞等部分。火祭之前,要先由老萨满祭司选择“神树”(一般是柳树或榆树),在“神树”附近建造火祭营地,将事先准备好的祭品一一摆放在神树周围。在一声号角后,萨满祭司率领族众依次来“神树”前叩拜。叩拜完毕,将活猪、活鹿宰杀,牲血装入神坛,配水洒在“神树”周围。夜色降临,由萨满祭司燃起“神树”前的9堆大篝火并在四周用石罐、瓦罐、土块垒成81座小火池。在一片火花奔腾中,主祀萨满祭司开始诵念唤火神辞,众人在一旁附和。祭火结束后,众人会用小罐、小盆从火坛中捡起火炭,作为“常明火”带回自己家中,细心保管,使之不熄不灭。满族人在祭祀中间还穿插着各种体育娱乐活动,如摆设一些火龙、火虎、火蛇等火阵图形,还有火中打猎和火中杂技等。火祭对满族人而言,既是一项神圣的祭祀仪式,又是尽情娱乐、放松自己的活动。

  萨满教中对神灵的祭祀并不仅限于这些自然神,对某种植物也会进行祭祀,如女真民族、满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都会对柳树进行祭祀,但这种祭祀并不是特定的祭祀,而是在进行生产活动或进行其他大型祭祀活动时的附带祭祀,不太正式,更谈不上隆重。

  有些靠近海的民族在萨满教的祭祀中还存在祭祀海神的传统,主要是古代女真族的一支东海女真、恰克拉人、费雅喀人。海祭在这些民族中曾盛极一时,其祭祀典礼也十分隆重。海祭最大的特点是由女性萨满祭司主持,这是因为所要祭祀的海神都是女性。所供奉的祭品除了家禽牲畜、米酒糕点之外还有数名童子,并将这些童子作为宝贵的供品投入大海。由此可见,祭祀海神是整个萨满教祭祀仪式中最残酷的一种,这种祭法只适用于比较隆重的祭祀仪式;一般的海祭仪式投放雄性牲畜来代替童子。由于这种祭祀仪式既落后又血腥,后逐渐没落。

  祭祀祖先

  萨满教的祭祖不同于中原汉族地区的祭祖,它带有独特的宗教色彩,不仅是对祖先表示敬意与怀念,更是把祖先当作保佑自己的神灵,为其塑神像、建祠堂和庙宇,以供时刻祭奠。

  祭祀祖先的神圣性不亚于祭天。最具代表性的是古代蒙古族人对成吉思汗的祭奠。成吉思汗死后,蒙古族人修建“八白室”作为祭奠之所,在每年的四时大祭之时,先命掌管马奶酒制作的官员用革囊盛满马奶酒,作为极为贵重且必不可少的祭品,并宰杀牛、马、羊等牲畜为祭品,还会放置一些谷、豆等饭食。祭奠时,蒙古族萨满祭司先从“八白室”的第一室开始致祷词,口中呼喊着帝后的神讳名号,请他们光临享受祭品;然后将何年何月何日祭祀及准备的牺牲和祭品的数量说明白;再向神主敬洒马奶酒,供奉牲肉饭食。依次依样祭奠,直至把“八室神主”祭祀完毕,最后将剩余牺牲祭品向南窗外抛撒,称之为抛撒茶饭。像这种大型的祭祀仪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虽然元世祖时期接纳藏传佛教,但祭祀成吉思汗时仍然采用传统的萨满教祭祀仪式,这既是对祖先的尊重,又是对古老传统的继承。

  对祖先的祭祀不仅存在于帝王之家,信奉萨满教的普通人家也会在有重大事情时祭祀祖先,以告慰祖先,并得到祖先的保佑。比较典型的是满族人祭祀祖先。普通满族人家祭祖虽没有帝王之家那么隆重,但也十分虔诚。祭祀之前也要为祖先开设神堂,将祖先牌位立于神堂之上;祭品是用黄米做成的黏糕,用9个木盘盛放,旁边再放一杯米酒;将要宰杀作祭品的一头黑猪捆绑在一旁,然后萨满祭司开始念诵祭文;诵读完毕,将米酒倒入猪耳朵中。猪受到刺激便发出嚎叫声,在众人看来这是祖先神灵的感应,猪叫的同时众人要一起跪拜磕头。祭拜完毕,将猪宰杀作为供品。一切祭祀仪式完成后,众人将猪肉分食。普通人家祭祀祖先,不仅是怀念先辈,更有现实意义,近亲远亲围坐在一起,加深了亲人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凝聚宗族的力量。

  在萨满教传统祭祀仪式当中还存在着一项隐秘的仪式,这项隐秘而又不可或缺的仪式的成功与否关系着整个祭祀仪式的成败,而且这项仪式只能依靠一个人——萨满祭司,这就是传说中的“跳神”,萨满祭司只有通过“跳神”才能成为与神灵沟通的中介,才能代表凡人向神表达崇敬之情。“跳神”之前,萨满祭司要身着神衣、神帽等特殊服饰,手持神鼓、神杖、神刀等法器,还要佩戴“档士”(一种记录自己宗领祖神或拥有其他神灵书目的类似尖状的四楞木棍)。祭祀仪式开始之后,作为灵魂人物的萨满祭司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做一些神秘的动作和祷告,祈求神灵附身或到来。后来,这项古老隐秘的仪式逐渐演化成在我国东北地区广为流传的“跳大神”。

  萨满教的祭祀体系依据其神灵体系创设,把臆想中的神灵物象化。祭祀内容投神灵之所好,以祈求他们的保佑。由于生产力水平的落后,古代的少数民族将一切无法改变的事情都归于神谕,甚至一些疾病、动物都可以意化为神灵,并对其进行祭祀。虽然这些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渐渐消亡,古书中对这些祭祀仪式的记载也只有只言片语,但我们仍能看出萨满教的祭祀仪式在古代少数民族地区的辉煌。萨满教中的一些祭祀仪式虽带有浓重的巫术宗教色彩,但我们不能否认这也是古代少数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心灵的寄托。(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王 凯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