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隐者

湿润的土地,是生灵的家园,是远古生物的基因库。其中就有一种已经存在了两亿多年,古老而神秘的生物。它们时而成对出现在海岸边,时而退隐在海里不见踪影,这就是湿地里的活化石—鲎,也叫马蹄蟹。

  “鲎”字的由来

  据称古人在涨潮的海岸边看到有一种生物一对一对(一雌一雄)紧紧抱在一起,便给这种生物起了个名字叫“夫妻鱼”。后来又观察到这种生物能等候潮水,于是称其为“候”。至于现在“鲎”字的来历,可能是中文造字上用了粤语的同音字“学”,而鲎又是水里的生物,所以用“鱼”代替了“子”而有了“鲎”字。说起来,鲎跟同样生活在海边的甲壳类的虾、蟹是远亲,和节肢动物中的蜘蛛和蝎子才是近亲。

  “隐者”的踪迹

  如果你有机会亲眼看到鲎,会惊讶这种外形低调、行动笨拙的动物竟能在这个地球上生存如此之久。自然选择的力量神奇且让人敬畏。称鲎为“隐者”,是因为缓慢笨拙的它们其实行踪并不稳定,几天前你可能还在海岸的滩涂上看见成对的鲎的身影,忽然间就全都消失不见了。这和鲎一生的成长有关,得从它们很小的时候说起。

  岸边,一个绿豆般大的受精卵开始孵化,这是稚鲎,它的外形好似三叶虫,嘴巴都还没有张开,只能靠体内的卵黄得到营养。等脱壳之后,小家伙开始长出剑尾,能在滩涂上爬着吃东西了。好玩的是,稚鲎在沙滩上爬过时,会留下“川”字形的痕迹。它就这么一边脱壳成长(每次脱壳都会增大大约1.3倍),一边朝大海迁移。这个时候的它,体色为黑色,所以也叫“黑皮鲎”,是专来形容在潮间带活动的鲎的;等再慢慢长大,大到手掌大小时,就能在潮下带活动了,体色也变为黄色,这时的它有了个新名字叫“黄皮鲎”。终于有一天,鲎不再脱皮,也就是“长大成鲎”了,雌雄外观的差异在这个时候开始呈现。在夏天,大潮快到来时,雌鲎和雄鲎会一起爬到海边的滩涂地交配产卵。

  活化石也有“冬天”

  在我国沿海,常见的鲎是中国鲎和圆尾鲎。中国鲎分布在长江口以南的东海和南海海域,而圆尾鲎则分布在广东湛江东海岛以南的南海海域。因渔业发展和潮间带的开发,鲎的栖息地受到影响,成年鲎失去了产卵地,稚鲎失去了育幼地,沿海的渔民说已经有多年未看见鲎上岸产卵了。好在有一批专业人士,他们在为保护活化石努力着。而我们每个人,同样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如果你住在海边)不捕捉鲎,不食用鲎,不买卖鲎的非法产品,了解鲎的生活和栖息地保护知识,传播合理利用鲎的相关信息等。希望湿地里的那些活化石,可以走出“冬天”,继续传承古老基因这一神圣使命。

  (责任编辑/李静敏 李平)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