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笑里藏刀的远古小零食

第一次吃银杏是在一家日式料理店,朋友点了炭烧银杏。咬开开心果一样的白色硬壳,把种仁上薄薄的“花生皮”搓干净,便可以享用淡黄绿色的银杏。那是一种介于软糯和坚硬之间的口感,就像放了一夜的糯米饭。银杏在嘴巴里,渗透出淡淡的类似于药的苦味。不过,大家还是愿意去尝试这种“小果子 ”,因为它们身上笼罩着保健的光环。

  但是,服务员又会善意提醒,吃银杏要适量,否则会中毒,听完简直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这银杏果到底该吃不该吃?

  从鸭脚到白果

  在南北朝的古籍上,我们还检索不出“银杏”这两个字。因为那时,这种植物的名字是“枰”,到隋唐时期,则通称为“平仲”。当然了,这些都是银杏的官方名称,劳动人民给起了个形象的名字——“鸭脚”。

  为什么叫鸭脚,看银杏叶子就明白了。那形状跟鸭掌颇有几分相似,在植物界中还真难找出与之类似的叶子。银杏的叶脉从最基部的一根分两根直到叶片边缘,这就是典型的二叉分枝。这种形态的叶脉通常出现在蕨类植物中,在种子植物中极少见。再加上银杏独有的扇形叶片,即便不结果,我们也能很轻松地认出它们。

  时至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果部》记载,“白果,鸭脚子。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正是因为被皇室看上,这种曾经只是偏安于天目山一隅的植物才得以扩散开来。

  银杏不是杏

  虽说叫银杏,但树上落下的“果子”可不是银色的,它们的“果皮”是黄色,稍微挤压就流出黏黏的汁液,并且还散发出一股变质油脂般的怪味。剥开黄色的皮,才露出里面洁白的内核,看起来倒是跟杏核有几分相似,银杏也就因此而得名了(因为色白,所以还有个“白果”的别名)。

  乍看起来,黄色“果皮”加种核的组合来看,银杏跟杏还真有几分相似。等等,别被银杏骗了,它们根本就不是被子植物,而是与松树柏树更亲近的裸子植物。银杏这个物种在地球上生活的时间已经超过2亿年了,因此也被称为是植物界的“大熊猫”。

  可能有人会说裸子植物是因为它们的胚珠和种子裸露在外,没有果皮包裹,可银杏明明就是有果皮包裹的嘛!其实那并非果皮,而是一层叫外种皮的结构。虽然,与果皮的来源不同,但是这层肉肉的外种皮也承担着保护种子,吸引动物传播种子的重任。

  银杏果的臭味

  说保护,一点不为过,这层肉肉的种皮中含有白果酸等化学物质,如果动物不小心吃下去,很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所以,很少有动物敢于冒险挑战这样的“果肉”,虽然它们看起来还挺好吃的。

  至于吸引动物的任务是如何完成的呢,该不是那臭臭的味道吧?你还别说,正是这臭味把动物吸引来的。不过,这种混合了丁酸、己酸、丁酸甲酯和己酸甲酯等物质的气味还真让人难以接受,长途运输香蕉的那种特殊臭味倒是跟这种气味有几分相仿,都是脂肪酸分解产生的臭味的有机酸。

  虽然我们觉得不好闻,但在红胸松鼠、灰松鼠和果子狸等动物看来,这就是开饭的信号。毕竟,银杏种子里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要知道,100克的干银杏果仁中,可是含有68克淀粉、13克的蛋白质和3克脂肪呢。这样营养丰富的种子,又怎么会被动物们视而不见呢。

  不过不用担心,总会有银杏的种子幸存下来生根发芽,动物们不会把银杏统统吃光,因为这些种子是有毒的。

  银杏果中的风险

  如今,银杏果成为很多餐饮的必备原料,像白果娃娃菜、白果炖鸡,像日式料理中的炭烧银杏果。绵软的口感,加上微甜略苦的特殊口感,让人吃起来就停不下来。不过,在这个时候,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哦。因为,那点奇怪的苦味就是银杏的警告——“内含氰化物,不要贪吃”。毕竟,银杏果中的营养物质是为了银杏种子发芽准备的,想从那里抢来吃的,可是要冒风险的。

  银杏中的氢氰酸含量可以高达830微克/100克,另外还含有白果酸等化学物质。在著名的白果之乡——浙江长兴县,当地的人民医院记录了大量中毒的案例。对1岁以内的婴儿,10粒银杏就可以致命;而3~7岁的儿童,在食用30~40粒之后也会出现中毒症状,严重的也会导致死亡。所以,银杏果并不是看上去那么温柔,倒是处处暗藏杀机。

  不过,只要吃不过量,偶尔尝尝还是可以的。前提是一定要做好处理,去除其中的氰化物和白果酸之类的毒物。为了安全起见,给家中的小朋友们最好还是浅尝辄止,品个味道就好,等他们长大了再去品尝银杏独特的味道吧。

  吃银杏能治病吗?

  说完了风险,我相信很多朋友还是会去尝试银杏的,因为它们头顶还有个治病保健的光环,再加上口味又符合“苦味去火”的准则(这准则真是害人,不要轻易使用),还有2亿多年的古老历史,这样的植物想不迷人都难。

  银杏名头虽大,但毕竟不是太上老君丹炉里面的仙丹。目前比较公认的有效成分是其中的银杏内酯。这种物质是血小板活化拮抗剂。简单来说,就是把血小板的活动降低一些。在我们体内,血小板就像守护大堤的巡视员,如果哪里的血管发生了破损,它们就会奋勇冲上去与血浆中其他蛋白质一起把破损处堵上。这本来是一个保护机制,但是对于体内存在血栓的人就不是好事儿了。当血管的内皮发生破损的时候,就会释放出凝血信号,这时以为血管出现破损血小板就会开工,大量地堆积到发出信号的地方。结果可想而知,本来就没有缺口的血管,硬生生被堆起了一个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组成的“土堆”,这就是血栓。如果堆积的时间过长,很可能阻塞血管,如果因为血栓引发血管破裂,那就麻烦了。

  而银杏内酯恰恰是抑制血小板进行工作的化学物质,对于血栓患者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症状,但是患者正常的凝血功能势必也会受到影响。究竟如何取舍,那是医生的事情,切忌盲目信任像银杏之类的各种保健品。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