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难挡圣达菲

圣达菲坐落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中部,这一高原小城早在美国建国前便已是西班牙殖民地新墨西哥省的省会。它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首府城市,也是美国的艺术重镇。很难用一个词来概括圣达菲,墨西哥、皇家内陆大干线、牛仔、艺术、红辣椒、高原阳光、美国……把这些元素杂揉发酵400年,就是圣达菲的味道。这座小城在多项旅游业调查中都被评为北美洲十佳城市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将其列为在设计、手工艺和民俗艺术领域的“创新之城”。

  新西班牙北部重镇

  早在10世纪时,印第安原住民便在如今圣达菲所在地建立了村落。1598年,西班牙殖民者沿着连接墨西哥城和圣达菲的贸易路线北上,占领了现在美国西南部包括新墨西哥州、德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等在内的广袤区域,他将这一区域命名为“新墨西哥圣达菲”,意为“新墨西哥的神圣信仰”。从此这一区域便成了新西班牙这一殖民地北部的一个大省,简称“新墨西哥”。

  1607年,新墨西哥省的第二任总督在巍峨的桑克累得克利斯托山脚下建立了一座新城——圣达菲。1610年,圣达菲成为新墨西哥省的省城。从这一年起,圣达菲一直作为地区政治中心,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也因此成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首府。绵延2500多千米的皇家内陆大干线从墨西哥城开始一路向北,过沙漠、翻高山、跨激流,最终抵达圣达菲,将新西班牙殖民地首都和北部重镇联系起来。白银、织物、可可、金刚鹦鹉……南来北往,不仅有利于经贸往来,更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在今天的圣达菲市中心有一座方形广场,绿树成荫的广场北面坐落着美国本土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公共建筑——总督府。这座建筑始建于1610~1612年,也有研究表明其始建年代为1618年,无论以哪种说法为准,都无法改变其在美国本土年代最久远的地位。总督府虽仅有一层,却不失肃穆与庄严。面对广场的一侧有一溜宽敞开放的门廊,由15根漆成深褐色的粗大原木支撑,原木上端有一倒梯形的构件,用于承托廊顶,门廊东西两侧还各有一半开放的围合空间。整座建筑的屋顶也是由原木横放搭建而成,再在其上结合当地印第安原住民的建筑技艺,敷上黏土风干而成,起到防水防雪的作用,可以说总督府是西班牙和印第安原住民建筑风格的综合体。

  总督府在建造之初是远在新西班牙殖民地边疆的一座集总督起居和办公为一体的要塞建筑,因此需要具有很强的防御功能,从其厚达0.9米的墙体、并不宽大的房间、窄小而围合的内庭都能一窥当年环境的艰险。总督府曾几易其主,见证了这一地区复杂曲折的历史。在1680年当地印第安人反抗西班牙统治之前,这里是西班牙帝国的一个统治中心;1693~1694年,西班牙再次占领了这一地区;1821年,墨西哥独立,总督府转手到了墨西哥政权手中;到了1848年,美国在美墨战争中取胜,墨西哥将新墨西哥等地割让给美国,总督府转手给了美国。西班牙人、印第安原住民、各地商人、墨西哥人、美国军队……总督府的门廊下不知流淌过多少故事和辛酸。1960年,时值圣达菲建城350周年,总督府被美国内政部列为国家历史地标,美国邮政局也发行了一张总督府邮票,这是8枚“国家圣地”邮票之一。如今,总督府作为新墨西哥历史博物馆的一部分对公众开放。

  伴随西班牙人而来的不只有殖民统治,还有他们的宗教信仰——天主教。在总督府东南约200米处,耸立着罗马风格浓郁的圣弗朗西斯天主堂。红白相间的卷拱、厚重的铜门、两座庄严的钟楼无不彰显出这一罗马天主教圣达菲教区母庭的地位。圣弗朗西斯天主堂建于1887年,但它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圣达菲建城的1610年。这一年,一座小教堂便屹立在如今圣弗朗西斯天主堂的位置,它不仅供西班牙人礼拜,更是强迫印第安人皈依天主教的“堡垒”。到了1680年,这座小教堂毁于当地印第安人之手;1714年,一座土砖教堂在原址重建。如今高大的圣弗朗西斯天主堂中还保留着一间略显狭小的厅堂,这是当年土砖教堂的唯一遗存。可别小看了这个小厅,这里供奉着一座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圣母玛利亚像——“征服圣母”,这一高76厘米的圣像据说是1625年从西班牙远道而来的。“征服圣母”是圣达菲的守护神,每年9月的圣达菲节上,人们会抬着它在圣弗朗西斯科大街上游行。“征服圣母”拥有200多件服饰,会随着季节和节庆更换,这些人工制作的服饰虽然仅有玩偶大小,但十分精美,花纹、珠宝、绣制的经文……让人深切感受到这一圣达菲守护神的神圣。

  迷人的艺术之都

  时光流转到20世纪早期,当时新建的铁路干线并没有经过圣达菲。这座小城如同被遗忘的城堡,人口日减,经济增长乏力。有失必有得,虽然喧嚣渐渐远去,但当地干爽的气候、迷人的风景、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如同磁石般深深吸引了众多作家、艺术家和退休人士前来发展定居。人们没有想到,这座偏于一隅的西南小城今日竟成了美国的艺术地标之一。

  漫步在圣达菲街头,身旁不时出现座座风格迥异的雕塑,或深沉或明快;随兴拐入一条小巷,墙上便挂着串串五颜六色的干辣椒;而那些古老建筑围合的院落里,杨树苍劲、遒藤蔓延,古老的历史气息包围着精美的橱窗,散发出后现代主义的不羁。不用去数圣达菲有多少画廊、画室、展厅,仅艺术类博物馆便已令人目眩:新墨西哥艺术博物馆、美国印第安艺术研究院、国际民俗艺术博物馆、印第安艺术和文化博物馆、西班牙殖民时期艺术博物馆、专门展示当代艺术的圣达菲现场……其中,专门展示20世纪美国艺术大师作品的乔治亚·欧姬芙博物馆显得尤为特别。

  乔治亚·欧姬芙的作品半抽象半写实,主题突出,以花朵的特写、海螺、动物骨骸、美国荒凉的内陆景观著称,几乎占满整个画面的花朵特写最有特色,早已成为20世纪早期美国艺术的经典代表。在乔治亚·欧姬芙博物馆中便收藏了一幅曼陀罗特写:画家的视角自下往上,曼陀罗低垂 的洁白花朵在这一独特视角下如喷张的巨轮,占据着画面中心,奔放而不失细腻。

  圣达菲所在的新墨西哥州在乔治亚·欧姬芙的中年和晚年生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从1929年拜访过气质卓绝的圣达菲后,乔治亚·欧姬芙便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此后的20年间,居住在纽约的她每年都会千里迢迢到新墨西哥州采风,收集荒野中的白骨、岩石,领会这片土地的“密令”。在这20年间,她的名声渐广,获得两个女性成就奖以及威廉玛丽学院等颁发的荣誉学位,并成为首位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开办个人画展的女艺术家。1949年,乔治亚·欧姬芙的丈夫去世,她便移居新墨西哥州,开始了在荒野中独自作画的精神之旅。1986年,98岁高龄的乔治亚·欧姬芙在圣达菲去世,这位“美国现代主义之母”不仅为圣达菲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更是这座艺术之都的绝佳“注脚”。印第安原住民也是圣达菲艺术的重要贡献者,每年8月第三周的周末,“圣达菲印第安市场”便盛装登场。来自全美多个印第安部落的1200多名艺术家带着自己的艺术品在圣达菲广场和周边街道上进行展示和销售:雕塑、绘画、珠宝、首饰、陶艺、织物、雕塑……传统和当代风格的作品不一而足。“圣达菲印第安市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2年举办的“印第安博览会”,如今这一盛会是全球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印第安原住民艺术节。在两天的时间内,约10万人从全球各地赶来,沉浸在原住民艺术之中,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据估计可达几千万美元。许多买家往往一大早便守在展位前,一位原住民艺术家的作品在几个小时内便可销售一空。

  如果赶不上8月的“圣达菲印第安市场”也不要紧,在总督府长长的开敞门廊下,每天都有居住在圣达菲附近的印第安原住民前来销售自家制作的手工艺品。门廊下共有69个摊位,但并不固定,每天早上8点开市,实行“先到先得”的原则,因此每天在此销售的艺术家都可能不同。这一市场由总督府进行管理,每位艺术家的姓名、部落名称和作品类别都登记在册,以确保作品的真实性。笔者来到夏洛特·维吉尔的摊位前,聊天中得知她每天乘通勤火车从附近的伊尔德丰索部落来到圣达菲,他们一家人专门制作传统的伊尔德丰索陶器。摊位上的陶熊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其外形极为简洁,省略了五官,仅有四肢和流线型的身体,一只陶熊背部有一道闪电符号,这是夏洛特的女儿杰西卡用传统工具——丝兰的茎干蘸颜料绘制的,代表着勇气。夏洛特一家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这一市场的存在不仅有利于传播他们部落的文化和艺术,也是其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别具特色的建筑

  即使把历史和艺术都从圣达菲抹去,它依旧会在美国千百座城市中脱颖而出:中心城区不仅没有现代高楼,几乎所有建筑都是同样的风格。无论是市中心的豪华酒店,还是已经历数百年风雨的老院落,都有适应干燥少雨气候的平坦屋顶,土色的墙体显得极为厚重坚固,自下往上向内缩进,多层的建筑看起来如同座座堡垒,而屋顶伸出的根根原木更是为其增添了几分质朴的情趣。这便是普韦布洛复兴建筑风格。普韦布洛是对这一带原住民的统称,他们的传统建筑是用黏土混合草茎,在阳光下曝晒成块块土砖,再以砖垒屋,最后在墙面上再敷一层光滑的土层,因此建筑全为土色;房屋的墙体上没有任何门窗,进出和通风采光都靠屋顶上的开口,进出房屋还得借助梯子,极具地域特色。

  19世纪初,普韦布洛复兴风格便在这一传统建筑的风格上发展成形。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墙体上开设了门窗,钢筋混凝土也取代了土砖,屋顶上伸出的原木多数已失去了承重功能,仅起到装饰作用,但外形依旧极大地保留了传统的建筑样式。1912年,普韦布洛复兴风格便成为了圣达菲的官方建筑风格,新建房屋都需遵从这一风格。到了1930年,具有浓郁殖民时期印记的西班牙领地风格也获得许可,丰富了圣达菲的建筑多样性。带有拱顶的门廊、三角形的门券、白色的窗户是西班牙领地风格建筑的主要特征。1957年通过的城市法案规定,圣达菲的新建筑,尤其是在历史街区中新建的房屋,必须在普韦布洛复兴风格和西班牙领地风格中任选其一,以保留地域特色和历史风貌。这一法案一直沿用至今,连很多新建的现代化私人住宅也具有浓郁的历史风味,令人眼前一亮。

  傍晚时分,漫无目的地游走在圣达菲街头,落日为普韦布洛复兴风格建筑染上了一层金辉;不远处的街角,色彩明快的创意涂鸦和棕黑色的古朴木柱构成了鲜明对比;跨过一条穿城而过的潺潺小溪,迎面扑来辣椒的辛香……一时间,已不知身在何方。

  【责任编辑】王 凯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