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江畔庭院美

青衣江发源于川西邛崃山脉与夹金山之间,从海拔4900多米的雪线蜀西营一路跳跃,在“西蜀天漏”的雅安接纳连绵雨水后继续向东,经乐山汇入大渡河。青衣江流域气候湿润,雨量充沛,“蒙顶山上茶”自汉代至今一路飘香;国宝大熊猫在宝兴、蜂桶寨、碧峰峡沿江由西向东自然分布;南方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在此叠合,汉代石阙、宋时苟王寨、清末安顺场等历史印记依次相传;河畔江边,人烟辐辏,山谷平地,院落丛生。

  雅安古镇的“官式”庭院

  青衣江上流、北距雅安市区50多千米处,坐落着因川茶入藏而勃兴的古镇上里。上里古镇处川西平原和青藏高原边界,是古代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点,民族间的迁徙和商贸上的交流使这里很早就形成繁华的场镇。古民居建筑专家季富政先生说这里“背山面水……山象气势丰厚雄壮,植被繁茂,有若干河流由山间流出……民间谓之‘财源’汇聚之宝地”。

  风生水起的古镇聚集了人气,自然也诞生了聚落。不同于蜀中其他庭院呈纵深式沿等高线递进而上、以一台一院或两院为结构的模式,上里的庭院大都进深长、立面窄,并依随地形有不同程度的起伏,远观起来错落有致,颇有北方四合院的气韵,尤以韩家大院最为典型。

  韩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据说到1923年才完成全部的建设工程,历时近百年。院落坐东向西,进深为三院,每院三级,院院相通,形成9个天井院落,意为“久久长寿”。从大门进入,三台院落越来越高,意为“步步高升”。从外形上看,院落很像北方的官家府邸,但在建筑细节上又贴近川西风格。韩家大院是由穿斗式木结构、青瓦屋面组成的四合天井古建筑群,接近地表处用石墩做柱基,用石板铺地和嵌镶地脚坊,此种形式的建筑有较高的抗震和防潮性能。在雕刻装饰上,门窗、桌台、墙壁隔板、栏板、檐枋、裙板、檐帘等民间雕刻艺术细致地展现了院落淳朴的造型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韩家大院正门上有一块匾,上书“踩草梭镖”4个大字,江湖气息浓烈。实际上院落主人不仅身处“江湖之远”,而且身居“庙堂之高”,清代《乾隆·雅州府志》“进士篇”中就有院落主人韩廷藩的名字。据说他是韩家大院的第四代主人,明末清初,韩氏先祖携家由陕西入川,将秦地的土布输入西南地区销售,由于经营有方,生意很是兴隆。富裕起来的韩家还投资盐业,在自贡包租数口盐井;与此同时又依靠地处雅州的优势,成功发展起了木材生意。鼎盛时期,韩家成为垄断了周边布、盐、木市场的商贾大户。与官场的密切联系是韩家与其他大家族的不同之处,韩廷藩之后,韩家又有韩滕蛟高中武举,传说韩腾蛟武艺高强,尤擅轻功,并长期在清军中任职。

  官商结合的韩家在庭院设计和建设中非常重视封建礼制的次序感。在其占地4600平方米的宅院中,大门悬匾“卫守府”,前院取名“接待堂”,后院第一个天井是奉有“天地君亲师”牌匾的正堂,正堂两侧各为一小天井,大小天井均有走廊互相贯通。3个天井组成“品”字形的建筑,以显示其官宦之家的身份。正堂之上还悬有政府奖励的“旌表节孝”和“贞节堂”匾额。正堂左侧的大天井内陈设有刀枪剑戟等古代武器,名“武魁堂”,是韩家人习武健身的专用空间。

  除独特的建筑格局与空间布置之外,韩家大院的木雕也十分值得品味。其木雕广泛分布在大院的任何角落,从门额到窗棱,从柱头到家具,从屋顶到立柱……随处可见取材广泛、内涵深刻的雕刻画面,如《西游记》中的若干场面和仙童、大舜耕耘、济公收害虫、习文练武、太公垂钓等;尤为精美的是千姿百态的人物浮雕图案,如龙凤呈祥、荣华富贵、宴饮行乐、疆场厮杀等浮雕画面细腻,人物神情生动自然,令人叹为观止。

  花街柳巷曾家院

  位于青衣江中游的洪雅县,气候湿润,风景怡人。由县城西南行车1个小时左右,但见一处地界山复着山、水重着水,绿树成荫、满目苍翠,牌坊、亭榭、旧居、长廊满目皆是,这里就是柳江镇。若时光逆转至20世纪30年代,这厢桃源山水却有着另一番景象——匪患猖獗。受当时四川省主席刘湘委任,马玉之担任洪雅县县长,其主要任务就是剿灭横行于柳江花溪一带的悍匪李汉山。

  马玉之到洪雅上任,妻子高梦琴怯于洪雅穷山恶水、匪患刁民的恶名滞留成都。分居两地的马县长为了将饱读诗书的夫人“请”到洪雅,曾修书一封快递到成都,言“所辖之地无限美好,时而天宫,时而桃源,日走花街,夜宿柳巷,不亦乐乎”,接到书信的马夫人顿时大为光火,很快就赶到洪雅准备咆哮公堂、河东狮吼。马县长这才不紧不慢地解释到,花街是花溪镇的街道,柳巷则为柳江镇的巷子,故事的结局当然是夫唱妇随,夫妻二人琴瑟和鸣。后来马县长的儿子、著名作家马识途先生参考这段历史写成了小说《夜潭十记》,也就是姜文导演的电影《让子弹飞》的原著。

  在花街柳巷的深处,隐匿着一处融汇东西方建筑之长的庭院,这就是曾家大院。说起大院的主人曾艺澄,我们还得联系到上文提到的马玉之县长。曾艺澄本人早年留学法国,主攻建筑学,回国后曾担任洪雅县团练一职(相当于县公安局长),又承包过县里的猪羊捐税,见多识广,行事干练,是马县长的左膀右臂。

  曾家大院是一处复合四合院民居建筑,是曾艺澄为老父贺寿所建,大院总建筑面积达5800平方米,全系木质结构。整个建筑呈“品”字形,从上空鸟瞰很像繁体的“寿”字。庭院由4个四合院组成,南面为中式建筑,飞檐翘角,棱窗木门,楼台相望,廊檐接吻;北面为西式建筑群,砖石结构,罗马的拱券、伊斯兰的花饰,高大明亮的落地窗窗明几净;西面则是中西结合的两层小楼。

  大门的对联上写着“萧楼映月开诗酒,米舫横波驾画山”,内屋书房也有“校书长爱阶前月,品画澂闻座右香”的对联,足见曾家文化底蕴的深厚。整个大院最令人称奇之处还是院中的3个戏台。针对这一特别的院落建筑,季富政先生认为川中戏楼广泛兴起于清中叶,是伴随着戏剧发达而产生的精神建筑。相对于沿海都市或通商口岸,洪雅当然属于边远之地,对于戏曲文化的消费自然形式重于内容,所以,戏不是经常演出的,以致多有戏楼闲置。建筑科班出身的曾艺澄十分清楚这一浪费现象,因此在构思庭院时,就把戏楼置于中心位置,其下作为过廊可通后院,其他房间皆围绕戏楼布置。如此设计,既尊重了戏楼特殊的教化作用,又增强了它的实用性。

  随着家族的壮大和人口的增加,“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平日空闲的戏楼也干脆被辟为女眷的居所。“壶天宣豫,同将入相,左通右达;曲径通幽,渐入佳境,天上人间”的梨园热闹也转化为家庭生活情景剧的真实上演。据说曾艺澄的夫人就喜欢倚着戏台的栏杆吃荔枝,雕栏玉砌、美人徘徊倒也是一番景致。

  【责任编辑】王 凯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