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死谷体验地狱之旅

“到死谷来吧!你可以方便地体验地狱。”这是美国加州死谷公园早年的一句广告语。

  美国加州东部有一条广阔的峡谷,谷里是贫瘠的盐滩、戈壁和沙漠。1849年,一群淘金客闯进了这片难以穿越的山峦和峡谷,面对秃山干湖,他们顿时断绝了生念。最后,虽然有人逃出生天,但这趟地狱之旅让他们心有余悸。他们给这条峡谷起了一个恐怖的名字——死谷。

  死亡之旅

  1994年,死谷成为美国本土最大的国家公园。这里四面山峦环抱,山谷长210千米,宽10~21千米,即使从高处眺望,也一眼望不到尽头。占地广阔的公园让旅人见识到了地球上最荒凉贫瘠的景象。许多恐怖片和西部片都把这里当成故事发生的场景,不用搭布景,直接就可以开拍。干枯的山谷就在脚下,赤裸的山峦就在身边,这些粗犷荒凉的原始风貌,加上被人们遗弃的鬼镇,可敬、可畏。

  谷中辽阔,每个景点之间都距离几十千米以上,许多重要景点还要开车上土路。平时娇生惯养的轿车和耀武扬威的跑车这时只能畏惧地看着小木牌上的警示,怯懦地留在柏油路上:“为了您的安全,只有高底盘的车辆、摩托车才可以入内。”吉普车和皮卡车在土路上颠簸,让驾乘者体会到了越野的痛苦:路上不但石子儿四溅,沙土爆扬,还凹凸不平。行驶在“搓板路”上,光洁的车身很快就灰头土脸,原本不羁的车辆都变成了磕头虫,在碰碰撞撞中一路呻吟着。就算车开到了尽头,游客还需要徒步行进,也许要趟过扬尘的沙土路,爬上寸草不生的秃岭,最后才能看见那些“怪山恶水”。

  这还只是行走的不便,此外,还有当地极端的气候环境、野外生物的威胁。不少地方连手机信号都没有。所以,要去死谷旅游,首先要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备,其次要做足物质准备。

  公园有售票机和收费站,每辆汽车收费20美元。如果你没有买票,也不会有人盘查,那是一张良心票。

  买票的时候,游客会同时拿到一张公路和景点地图以及一些简单的资料。资料开篇明义地告诉游人:为了安全,请务必给车加满油,并确保汽车无故障;建议每人每天至少喝4升水;进谷前,最好备够两三天的水和食物。资料还会提醒游客:进入草丛时,要小心响尾蛇;爬山或进谷时,要小心高温;下雨时,千万找个安全地方,不要被突袭的洪水冲跑……

  凡此种种,让人感到,这不是来旅游,更像是一场冒险。

  死谷里面的GPS信号较弱,有时会发生指错路的情形。很多地方根本没有手机信号,人处其中就与外界彻底断了联系。如果此时车辆发生意外,最好的办法是留在原地,等待别的汽车经过时施以援手。在孤独的死谷里,游客其实非常少,少到两车不期而遇时,一定会欣喜地相互打个招呼:一方面是彼此有同好,来死谷游览;另一方面,是“他乡遇人”不容易。

  穷山恶水

  死谷里充满了绝大多数生物难以忍受的炽热。太阳直截了当地用光芒刺穿山石和盐滩,把热量注射进去,天地同时散发的热量在谷内循环,形成对流烤箱效应。当太阳引退,夜晚降临,地面还在继续把贮存的热量散发出去。山高谷深,干热空气只能在谷中游荡。无法消散的热气转入所有阴暗角落。所以,在谷里的人根本找不到阴凉处。夏季,那里的气温轻松便能达到49℃以上,夜晚的气温也能保持在38℃以上,让露宿死谷的人无法入眠。100年前的1913年7月13日,人们在死谷测到了世界上最高气温——56.8℃。世界气象组织据此认定,死谷是世界上气温最高的地方。

  和别处不一样,死谷里的山峦朝阴的一面有植物,朝阳的山坡却寸草不生。从这个现象就可以知道,死谷的阳光和高温有多恐怖,它们成了植物的杀手。

  死谷中的山形状奇怪而有趣:圆帽的、三角形的、条状的山形,是在很久以前地壳运动时,于一片混沌中仓促成型;或者在火山爆发中,以极度拥挤和混乱的状态从地下一拥而出,堆积成山。因为山岩含有云母、褐铁矿、赤铁矿以及金、银、铜等各种矿物质,所以,山体呈现出美丽的色彩:湖绿、绛红、柠檬黄和薰衣草的蓝色……让人觉得不可置信,这是地球风景吗?可是,山就在眼前,色彩就在眼前,证据确凿。

  强烈的阳光下,死谷周围的山峦寂静而诡异。山和山之间或叠着罗汉,或连绵起伏,沟壑纵横,显示出另类的美,美得陌生,美得突兀,美得不真实。随意截取一片山川,镶进镜框,那笔触、那色彩,就是一幅绝好的印象派油画。

  死谷里难得下一场雨,但一点雨水就可能是一场灾难。因为缺少植被和土壤把地表水留住,所有的流水一股脑地冲进了山谷,平坦辽阔的谷底转眼就有了大湖的风范。如果有游客正好处在谷底,或者正好站在半山的水道上,就有被冲走的危险。积在封闭的山谷里的水其实留不住多久,很快就蒸发掉了,剩下的依旧是干燥的地面。在死谷底部,年均蒸发量远远大于年均降雨量。这也意味着死谷的干燥状态还在持续。

  2000~4000年前,死谷山谷里的大湖有约9米深的水。经过几千年的蒸发,湖水干涸,露出白花花的盐碱滩。从地面向下1.2米深的地方都充斥着盐的结晶。雨后,盐滩溶化在临时湖水中,可没多久,水就蒸发掉了,地上重新铺满了晶莹耀眼的钠盐和硼砂。这个覆盖了谷地的盐壳有多大面积?长6.44万米,宽度超过8000米。

  大自然还是给谷底存了一点点水——有个可怜的小池塘。不过,即使在池塘里也结了不少盐晶。多年前,一个从事测绘工作的人经过这里,想给骡子喝点谷底池塘中的水。不想那头倔强的骡子死活不肯去喝,于是,赶骡人断定此水有毒,特地在地图上标明“恶水”,警示后人不可饮用此处的水。

  其实,池塘中的水并无毒,只是含盐量太高,口味太重,所以,骡子坚定地反抗了主人的命令。想想也是,我们都知道海水既苦又涩,这恶水小池塘里的盐分比海水不知又高了几倍,骡子怎么喝得下去呢?骡子和人不能喝的水却是其他生物的依傍:小池塘里居然生长着藻类,池塘边盐壳下面住着当地居民——蜗牛。这些“小不点儿”就依靠池塘里的这一点点藻类过日子。

  风暴在谷里是家常便饭。没风的时候,也常见到“魔鬼”翩然起舞的情景:一股黄沙由地面扶摇直上,旋转着升上天空,与灰蒙蒙的云雾牵手后才渐渐消散。全程不过几十秒到几分钟的时间。乌比黑毕是个年轻的死火山口,大约有2000岁,当年喷出的溶岩散布在周围近1600万平方米的范围,火山口深150多米。山口峭壁上的石头纹理和颜色异常美丽;但是,那里经常刮大风。笔者到达那里时,风声正紧,风力与笔者在南极遇到的11级狂风几近,甚至更猛烈些;再加上飞沙走石,相当有分量的三脚架根本站立不住,松手便倒,以至于需要一个强壮的人迎风推住脚架,抗衡狂风,另一个人仓促取景拍摄。石子儿和沙子狠狠打在脸上,乒乒乓乓砸在车身上,令人狼狈不已。幸运的是,那天的风是从火山口刮来的,不然我们就可能被刮进火山口的深渊里去。沙漠更不用说了,风大的时候,没人敢去看沙丘。整个谷里翻滚着黄沙和石子儿,遮天蔽日,3米之外就看不清道路,所有车辆都要找地方停妥,不敢冒险上路。在开阔的荒漠上,沙子很快在一簇簇低矮结实的植物周围形成新的小沙丘。由于非走不可,笔者只得冒险开车上山,车速低到15千米/小时,心里还捏把冷汗,不知会遇到什么意外。有趣的是,当冒险开到2000多米的山上后,却发现,风平沙静,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低头看谷中,平时的蓝色雾霭看不到了,只有黄沙漫天。谷里谷外的天气就这样被隔绝成了两个世界。

  地狱生命

  死谷显然不适合人类居住,许多动物却对这里情有独钟。据统计,这里生活着200多种鸟,还有野驴、鱼、鼠、响尾蛇以及其他种类动物。它们在死谷中学会了如何对付酷暑和贫瘠,把生命一代代延续下去。

  大角羊转移到海拔较高的凉爽的地方,多数动物昼伏夜出。不过,笔者还是有机会看到一些野生动物。在死谷的西部,野驴稳稳地站在长着稀疏草丛的戈壁里,身体丰满,看不出营养不良的征象。在盐溪,稀罕的沙漠小鱼通过进化已经完全适应了盐分比海水高6倍、温度高达44℃的水环境。它们在热盐水里互相追逐、寻找伴侣,自得其乐。还有一窝鸟:两只成年鸟保护着一只幼鸟。春天是它们繁殖后代的时候,需要严肃面对的一件事是:如何保持正在孵化的蛋凉爽(它们不必趴在蛋上保持热度,却可能需要张开翅膀给蛋一点阴凉)。也有鸟站在盐溪里,正在吃浅溪里的小鱼。幸运的是,笔者只看见几寸长的蜥蜴在枯草的阴影里爬行,并未遇到居住在谷里的响尾蛇或者毒蝎。

  每年 5~11月,死谷中的气温高得恐怖,很少有游客敢在此期间走进死谷。在那种恶劣天气中进谷游逛,一不留神也许就把灵魂留在谷里了。即使在最近10年中,因为天气环境和地理原因,来死谷探险的旅行者也还会发生险情,甚至有人在谷里或山里遭到意外。

  既然5~11月不宜游览;那么,每年的12月到来年4月,算是死谷气候条件相对较好的季节了。

  死谷里有1000多种植物。本地植物经过几千年的进化适应了这里的恶劣环境,它们吸收每一滴宝贵的雨水,让自己及时发芽、开花、结籽,延续生命。同样一种植物,在雨水比较充沛的年份能生长到几尺高,在旱情较重的年份才不过几寸高。有种“沙漠草”旱时完全枯萎,遇水便很快泛出灰白的绿色,舒展开枝叶,欣欣向荣。死谷中的不少植物看上去像是干枯的,可是一场雨后,全谷的花儿同时绽放,瞬间让死谷变成了一座大花园。那异样的绚丽令人过目不忘,甚至不记得自己是在死谷中,这里是戈壁沙漠盐滩的天下,直把地狱当成天堂。只是下雨的时候太少了,所以植物们尽量保持“低调”,最大程度地保存体内水分。

  沙漠植物的稀少不是因为土壤的贫瘠,而是因为植物需要更大的空间。要想得到更多的水分,就必须抢占更多的土地。竞争是在地下展开的,本地植物的根系都尽量地伸到远处,甚至深入地下十几米的地方,寻找水源,抢占先机。如果侥幸下了几滴雨,占据大地盘的根部也有机会把更多水滴收归己有。

  据说,沙漠从散发芳香的三齿拉瑞阿开始,它有光泽但旧损的叶子绿中带着灰白,春天时渗出一种树脂胶,当年印地安人用来沾黏箭头和箭杆。多年生粗毛丝兰树长着尖刺一样的叶子,它的花朵会发出难闻的臭味。死后,丝兰树也依旧矗立在贫瘠的大地上,就那么顽强地生,顽强地死。这种树的木质树干上甚至找不到年轮。印地安人却发现,它的花蕾里面有甜蜜的汁液,他们小心地把那些像小圆白菜那么大的奶黄色花蕾摘下来,烘烤后就是一味天然甜品。

  戈壁沙漠中的植物颜色都带着灰白,如果看到正常的鲜绿叶子,尤其是看到一长溜鲜绿,附近很可能有水源了。有些地区,可以饮用的水就在地表几尺之下,牧豆树和丛生禾草就是淡水的明显标志。可是,找到饮用水的困难就在这里,水源可能近在咫尺,却又无法准确定位,让本该获救的旅行者最终丧失了机会。

  千万别以为4月的春天都是浪漫的,强烈的阳光让死谷中的所有生物都变得枯干。温度已接近40℃,狂风吹起沙子,几乎湮没了柏油路。谷底的盐田散发着热气,高温空气被厚重的大气压得无法上升散开,只能上下循环流动,在谷底形成热风带,就像有个巨大的热风机把热热的空气吹进你的口鼻,令人窒息。

  在更炎热的夏天,死谷每年举办一次马拉松比赛,这可是“世界上最艰难的脚力赛”。别说去参加比赛,就是去看比赛也得有耐热的强健身体和心理准备。比赛地点就在恶水盆地,从北美洲大陆的最低点跑到最高点,中间翻过两座山脉,全长217千米。如果站在死谷的“地域境象”去鸟瞰,你就能同时看见北美大陆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了:眼前的恶水盆地——北美大陆的最低点,在海平面下86米;46千米外的惠特尼山峰—— 美国大陆的最高点,海拔4421米。看来人类的适应能力也很强,这几年,每年都有七八十人跑完全程,最快记录是24.5小时。

  如果给你机会,敢在气温超过50℃的死谷去观看一整天的盛夏赛事吗?

  相关链接

  死谷近年来的天气记录

  1996年夏季最热的纪录——有40天超过49°C。

  1997年的降雨量达到155毫米。

  1998年7月17日,气温达到54°C。

  2001年有154天的气温达到38°C以上。

  2004年8月,有两人在洪水中遇难,死谷闭园9天,一些道路封闭数月。

  2005年7月19日,气温达54°C,降雨120毫米,打破92年的纪录。

  2007年7月6日,气温达54°C。

  【责任编辑】赵 菲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