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贝母:植物也要“双休”

小的时候,很盼望感冒生病。因为一旦咳嗽了,母亲就会做一种既好看又好吃的“止咳药”——川贝炖雪梨。与冰糖一起炖在雪梨盅里的那些白色丸粒,就是名贵的中药材川贝母。

  也许你会纳闷,本文要介绍的不是平贝母吗?怎么文不对题说起川贝母来了?这还得从贝母的由来说起。

  “乱花”迷人眼

  贝母本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被人们采集起来,加工成丸粒状的中药材。因此,如今“贝母”又成了一种广为人知的药材名。

  贝母古称“蝱”,《诗经·鄘风》之《载驰》中,有“陟彼阿丘,言采其蝱”的诗句,意思就是:登高来到那山冈,采摘贝母治忧郁。这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贝母具有止咳润肺的功效,能够用贝母来化解胸中郁结之气。

  “贝母”之称则是从东汉开始的。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第一次记载了“贝母”之名,并将其列为中品。至于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南朝医药家陶宏景认为是因其“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

  其实,贝母是对百合科贝母属植物鳞茎的一个统称,其品种非常多,在药用价值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在清朝之前的所有医药书籍中,都未曾将贝母分类,足见古代的人们对贝母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和笼统的。直到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在赵学敏编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才开始将贝母分为川贝和浙贝两种,并分别进行了记述。

  如今,人们对贝母的品种已经有了十分明确的分类,最常见的就是按照产地来对其进行分类,通常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皖贝母等。川贝母产于四川、云南、甘肃;浙贝母产于苏南、浙北、湖南;伊贝母产自新疆;皖贝母产于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等地;平贝母则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山西、陕西、河北等省。

  除了上述同为百合科贝母属的近缘品种外,还有一种名为“土贝母”的药材也很容易与其他贝母相混淆。土贝母是葫芦科植物假贝母的干燥块茎。假贝母是一种攀援性蔓生草本植物,虽亦具有散结、消肿、解毒的功效,却与真正的贝母无任何亲缘关系。

  由于各种贝母的功效很接近,名称又很相似,没有一定专业经验的,是比较难以分辨它们的。因此,有些不法商人就趁机鱼目混珠,使得药材市场上的贝母让人真假难辨。

  “替补”更濒危

  在贝母家族中,身价最高的当属川贝母。由于川贝母功效最为显著,因而被开发制作成多种镇咳化痰的中成药,如秋梨膏、铁笛丸、川贝止咳糖浆、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液、养阴清肺丸、牛黄消肺散、贝母瓜蒌散,等等。

  人们对川贝母的追捧使其身价不断飙升,在贝母家族中呈现出一枝独秀的态势。

  事实上,这些贝母家族的“同门兄弟”药效各有所长。川贝母微寒、味甘,止咳化痰之效较强,更适合润肺之用;浙贝母性苦泻,擅长清火散结,是治疗肺脓疡的良药;平贝母则兼容两者,性微寒,味苦、甘,多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咳痰带血、痰黏胸闷。

  尽管药效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毫无疑问的是,所有贝母都属于润肺、化痰、止咳的良药。因此,在许多地区,自古以来,人们就常把当地的贝母当作川贝母来入药使用。例如,在东北地区,人们就习惯于用平贝母来炖制川贝雪梨,止咳效果一样很好。更何况,川贝母的产量也是有限的,市场上有些冠名川贝的止咳药就是用其他贝母来代替川贝母的。

  尽管平贝母的市场价格远不如川贝母,有时甚至还会沦为川贝母的“替补”;但令人意外的是,平贝母已被列为我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而川贝母并未名列其中。究其原因,是由于平贝母分布范围较狭窄,加之近年来其生长地的森林不断受到砍伐,自然资源又被不断采挖,导致其野生植株急剧减少,因而成为了渐危种植物。而川贝母尽管药用价值和市场价值都很高;但其自然分布范围相对较广,人工栽培的范围也较大,因而还无缘列入濒危保护植物品种。

  年年要“双休”

  说到这里,让我们言归正传,来了解一下平贝母到底是怎样一种植物吧。

  平贝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达1米左右,是贝母家族中的“高个儿”。其鳞茎为扁圆形,由2~3枚白色的肥厚鳞片对合而成;主鳞茎的周围附有少数小鳞茎,基部簇生须根。平贝母的茎秆光滑挺立,茎下部的叶片多轮生,而上部的叶片为对生或互生;呈线形至披针形;与其他品种的贝母一样,平贝母的茎秆上部叶片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叶片先端卷曲呈卷须状。平贝母的花单生于上部叶腋,下垂,共着花1~3朵,花冠钟形,花瓣6片,外面污紫色,内面有近方形的黄色斑点,花瓣离生,两轮排列;外轮花瓣长圆状倒卵形,内轮花瓣长圆状椭圆形;雄蕊6枚,比花瓣短,花丝具小乳突,花药近基部着生;花柱具乳突状突起。葫果倒卵圆形,具6棱,有多数种子;种子近半圆形,边缘具翅,形状比较特殊。

  平贝母是早春植物,鳞茎小,须根少,吸肥力较差,且地上部分生长期较短,一般仅持续两个月左右。其性喜清凉、湿润的气候,不耐高温。因此,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地温尚在2~4℃时,平贝母即开始抽茎出苗,到5月气温升至13~16℃时,植株已生长旺盛并开始开花。5月下旬至6月,天气逐渐转暖,其地上部分即枯萎,地下鳞茎进入第一次休眠状态。安然度过一个高温季节后,至8月中下旬,平贝母的地下鳞茎再次萌动,在鳞片上开始生长子贝,9月上中旬,子贝渐多,一直长到结冰期,植株又再次进入休眠期,等待翌年春天返青出苗。

  看来,不光我们人类要“双休”,像平贝母这样的根茎类植物也是需要“双休”待遇的。不过,相对于人类的每周双休一次,平贝母的每年“双休”还真是不算过分的。

  【责任编辑】赵 菲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