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有多长?

“到了夏天,那更热闹了:河流好像在赛跑;鸟儿歌唱着;池塘里的青蛙也成日成夜地呱呱叫着;牛群羊群在草原上奔跑;路旁的槐树披着一身浓绿的枝叶在风中舞动……” 这是作家祝贺在他的一篇作品中对夏季的描写。

  那么,夏季究竟从何时开始,它离我们有多远?这要从四季划分的标准说起。

  

  四季的划分标准各异

  

  四季的划分标准各异,大体上可以分为“天文划分”、“习惯划分”和“物候划分”3个标准。

  在天文上,划分四季是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为界限的。与西方许多国家不一样,我国天文上以“四立”日作为四季的开始日。具体来讲:立春日到立夏日为春季,立夏日到立秋日为夏季,立秋日到立冬日为秋季,立冬日到次年立春日为冬季。西方许多国家则习惯以“二分”和“二至”日为季节界限:春分日到夏至日为春季,夏至日到秋分日为夏季,秋分日到冬至日为秋季,冬至日到次年春分日为冬季。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次年2月为冬季。这种季节划分的方法,考虑了气温因素,反映了冬季的寒冷、夏季的炎热和春秋两季的不冷不热。而且每季都是3个月,整齐划一,便于记忆。然而,这种四季划分方法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过多考虑了“整齐划一,便于记忆”,没有考虑各地不同的气候特点和物候景象。比如,按这一标准规定,阳历3月份是春季,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3月份确实可见春暖花开的初春景象;可是在东北地区的北部,例如漠河却依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寒冬景象;而在海南岛,天气已经非常炎热了。看来,这种四季划分标准不够科学。

  我国著名气候学家张宝堃于1934年创建了根据物候现象划分四季的标准,即根据当地大自然面貌的改变和物候景象的变化来划分自然季节。划分自然季节的关键是确定温度指标,因为自然界的动植物对天气的冷暖变化反应最灵敏。例如,候鸟的飞去飞回,桃花、杏花的开落以及一些树木叶子的颜色变化等都与温度紧密相关。张宝堃先生经过多年对物候的观测研究,确定了划分自然季节的“连续5天平均气温”的两个指标:10℃和 22℃。具体地说,某地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上时是春季的开始;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22℃以上时是夏季的开始;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22℃时是秋季的开始;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0℃时是冬季的开始。由于这种划分四季的标准非常科学,所以至今仍在我国应用。只是按照这种四季划分标准,我国有的地方长夏无冬;有的地方长冬无夏;有的地方则一年到头总是春秋……不够“整齐划一”。

  

  夏季的脚步从最南端开始

  

  我们国家土地辽阔,地势复杂,气候各异。因此各地的夏季长短很不一致,夏季来的早晚也有很大差别。按照张宝堃先生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22℃以上时是夏季的开始这一标准,从不同的地理位置即纬度高低上看,我国南海诸岛以及台湾省和海南岛的最南端全年都是夏季,没有春季、秋季和冬季。

  4月初,夏季的脚步开始跨过海南岛来到雷州半岛的最南端。

  5月初,夏季的脚步在东部进入北纬25度的南岭地区。因为华北平原春季气候干旱、升温迅速,所以夏季很快来到华北平原;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林之光研究员统计,北京入夏时间仅比湖南的长沙和江西的南昌晚10天。

  6月初,夏季的脚步已经到达华北平原的最北部,东北大部分地区也都在6月份先后入夏。

  再往北,夏季的脚步就停滞不前了,因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主峰附近地区属于“无夏区”。

  上面说到,夏季的脚步是从最南端开始的。其实,同纬度上,东西之间,夏季到来的早晚差异也很大。西部地区的夏季比东部地区来得早,东部海滨城市由于春季特别长,所以夏季来得晚。例如,青岛6月23日才入夏,大连7月11日才入夏,比位于它们西部和北部的一些陆地城市还晚1个月左右入夏。西部与东部夏热的差异也很大。比如,西部的吐鲁番7月份平均气温高达33℃以上,堪称夏季高温“全能冠军”;而同纬度的吉林省四平市,7月平均气温却不到23℃。原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十分干旱,太阳的热量因为没有水分可供蒸发,几乎全部用来增温土壤和大气,所以气温上升剧烈,使得夏季气温比起东部夏季雨区来,遥遥领先。

  另外,在许多山区,会出现“山下已是夏季,山上刚刚入春”的“上下差异”。笔者有一年盛夏到长白山气象站考察,在山下穿的是短袖衬衫,山上却寒风刺骨,冻得人发抖;由于我们是搞气象的,知道山上冷,事先请气象站的同志预备了许多衣服,所以未被冻着。可是山上许多没带衣服的游客,却冷得顾不上看天池,纷纷狼狈下山。原来,气温是随高度不断降低的,平均每升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低6.5℃,这在气象上称为“垂直递减率”。由于“垂直递减率”的原因,庐山的入夏时间要比山下的九江市晚45天。泰山、五台山、华山和峨眉山等许多山上,则根本就不存在夏季。所以,在许多山上都会看到夏季降雪的景象,珠穆朗玛峰上更是终年被冰封雪裹。

  

  盛夏炎暑好处多多

  

  春暖、夏热、秋凉、冬冷,此乃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和生态平衡的标志。一旦打破了这一变化规律,使生态失去平衡,就会带来灾害。俗话说“该冷则冷,该热则热;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就是这个道理。

  我国夏季有着得天独厚的热力资源──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我国成为世界同纬度上除了沙漠干旱地区以外夏季最暖热的国家:与所在纬度的平均气温相比,我国东北最北部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偏高4℃以上;华北平原平均气温偏高2℃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气温偏高1℃以上。

  夏热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丰收的希望。以北纬50度为例,世界同纬度上只有像我国这样大陆性气候特别明显的地区,夏季才有月平均气温20℃以上的高温,才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高粱等喜热高产作物;同纬度上海洋性气候特别明显的地区,因为夏季太凉爽,温度上不来,所以只能种植大麦、小麦和燕麦等喜温作物。

  夏热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它在大陆上生成的热低气压能够“吸引”太平洋、印度洋高气压气流即“夏季风”源源而来。这些来自海洋上的夏季风给正在茂盛生长的农作物带来充沛的雨水,雨热同季、水热共济,使得我国农业气候资源格外优越丰富。

  当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今天,夏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林之光研究员的统计,有些年份,长江沿岸的“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盛夏7月的平均气温还不及上海高。所以,新的“火炉”也在不断涌现,包括南昌、济南、上海、广州、长沙、丽水、杭州、福州等。

  【责任编辑】赵菲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