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神石

今天,我们在街衢要道的路口或者是民居宅基的墙根,常常可以看见一块半埋在地面的小石碑,上面写着“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字样,这是由于人们相信这些地方“犯冲”,需要石敢当来禁压不祥,保佑主人不受邪恶力量侵害。那么,设立石敢当的习俗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石敢当又称“泰山石敢当”,是广泛流行于民间社会的一种灵石信仰。历史文献中关于石敢当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西汉史游的《急就章》中,书中云“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指出石敢当具有禁压不祥的意义。同时,把石敢当和泰山联系起来,与汉代以来将泰山作为“治鬼之山”的信仰观念有关。东汉墓文云:“生人属西长安,死人属东泰山。”又有“生属长安,死属泰山,死生异处,不得相防”的说法。范晔在《后汉书·乌桓传》中也说:“使护死者,神灵归赤山。赤山在辽东西北数千里;如中国人死者,魂神归岱山也。”注引《博物志》:“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孙也。召人魂魄东方,万物始成,知人生命之长短。”泰山是鬼魂的归宿之地,于是,作为“治鬼之山”的泰山神石也具有了禁压不祥的含义。

  石敢当的历史传说

  关于石敢当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在黄帝时代,蚩尤特别残暴,却无人能敌。所向之物,玉石难存,致使黄帝屡遭惨败。有一次蚩尤登上泰山,在泰山上自称“天下谁敢当”。蚩尤的狂妄激怒了女娲娘娘,女娲娘娘遂投炼石以制其暴,上面镌刻“泰山石,敢当”字样,最终打败了蚩尤。于是,黄帝在各处遍立泰山石敢当,蚩尤每见此石,便畏惧而逃,最后在涿鹿被擒获,囚于北极。从此以后,泰山石敢当便成了民间的辟邪神石。

  民间相传,在泰山脚下的村子里住着一个叫石敢当的青年,为人勇敢又有同情心。有一次,村里的一个姑娘被妖气所缠,整个人变得面黄肌瘦,非常虚弱,找了许多医生也治不好她的病。这时有人说石敢当很厉害,何不找他来想想办法?石敢当知道后想出计策,将妖怪赶走了。后来,这股妖风到了福建,继续作威作福。 福建的一些农户也被妖风缠身,患了重病。人们听说泰山有个石敢当能驱除妖怪,就把石敢当请到了福建。石敢当用老办法把妖怪赶走了……这妖风又逃到了东北,东北有些姑娘也得了重病,人们又把石敢当请到了东北。 石敢当想:“我赶它一回,它就逃到别处,全国这么大,我怎么跑得过来呢?泰山上有很多石头,我请石匠在石头上刻上我的家乡和名字,谁

  家闹妖风,就把这石头放在谁家的门外,妖怪就不敢进去了。”这样,泰山石敢当降妖的事越传越远,人们为了避邪,就把刻有“泰山石敢当”字样的石头砌在墙上或放在门口,以求平安。

  石敢当的形制与安设

  在历史的发展中,受地域民俗生活的影响,不同地方的石敢当在形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极具地域文化特点。从刻字名称上看,多称为“石敢当”“泰山石敢当”“石大夫”“泰山到此”“来龙到此”“化煞大将军”“来龙进宝”“姜太公在此”等;从材质上看,有砖雕、石雕、泥塑、木雕的差异,其中以石雕居多。

  闽南地区的石敢当形制有很多种。学者王成竹说,直到20世纪末,“大概在庐舍墙隅街衢小巷直冲之处,常见者。有用石板镌‘泰山石敢当’或‘石敢当’三字立于当冲之处……有以纸印者,有单书字或图画于墙壁上。似此种种,于街头巷尾门前时常有之”。在福建省永春县五里街有一个石刻石敢当,上面是八卦图,下面是“石敢当”3个字。不仅如此,在闽南一些地方,为了增强辟邪的效力,石敢当上面有时还雕刻佛语,如永春达埔的石敢当上面雕刻“南无阿弥陀佛”六字。

  山东地区的石敢当多以石碑或雕像的形制出现,大则一米多高,小则十几厘米,上刻“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字样,或只是雕刻一石人形象而不刻字。在高密聂家庄共有3个石敢当,一个是镶嵌在土坯墙中的木质石敢当,一个是镶嵌在土坯墙中的石刻石敢当,还有一个是直接写在红砖墙上的手写泰山石敢当。

  台湾也是石敢当信仰流行的重要区域,在城市的街衢巷口以及海岛上的要道、山顶、海滨等处皆极为常见,数量众多,且类型丰富、形式多样。台湾云林县西螺镇的石敢当高约两米,是全台湾最大的石敢当,这个石敢当于1827年设立。因当时浊水溪泛滥,两岸居民苦不堪言,决定请法师设立一个石敢当,同时为了增强石敢当的法力,文字上也经过仔细斟酌,如将泰山石敢当的“泰”字下方的“水”故意少了一点,“石”则硬加上了一点。石敢当上方还浮雕着剑狮挡煞,因此老一辈的人都以“狮子咬剑”来称呼这个石敢当。

  由于石敢当是禁压不祥的神石,按照民间信仰习俗,设立石敢当不可随便行事,要遵循特定的时间和规矩。据《鲁班经》记载:“必凡凿石敢当须择冬至日后甲辰、丙辰、戊辰、庚辰、壬辰、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此十日,乃龙虎日、用之吉。”而且“至除夕夜用生肉3片祭之,新正寅时立于门道,莫与外人见,凡有巷道来冲者,用此石敢当”。古人相信,在带有“龙”“虎”的10天里凿刻石敢当,并且除夕夜用3片生肉祭祀,才能使神石避邪趋吉的威力长盛不衰。

  在台湾澎湖地区,石敢当信仰也非常流行,当地人也十分重视石敢当的设立问题。澎湖地区设立石敢当分私设和公设两种。私设石敢当是指凶祸只影响到一个人或一家人,由这个人或这家人自行请人安置,除夕夜以3片生肉祭祀,并选定农历正月某吉日清晨三至五时之间,由打石铺师傅口念咒语后安置在自家门前,主人需率领家人一起祭拜。安设前,如果是镶嵌在墙壁内,需先埋入几个铁钉,取添丁发财之寓意。石敢当安设之后,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以及重大节日,主人家需要连续祭拜。

  公设石敢当是指厉鬼横行、祸延数家,有时是一村乃至数村,便由地方士绅出面公设石敢当。安放时,村中每户人家都要准备酒肉或三牲祭品前来祭拜,以求驱邪纳福。公设的石敢当每日都要祭拜,逢初一、十五以及重大节日,还需要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石敢当设立之后,如不幸倒塌,一般人不能随意碰触,需请道士择黄道吉日重新举行安置仪式。否则,会给所有人带来灾难。

  台湾地区的石敢当除了放置于门前、巷口、村口等直冲处外,还有的放置在河川岸边、渡船港口等处。在澎湖外岛桶盘,一个石敢当被放置在村落入口处,上面刻着“泰山石敢当止风止煞”9个字,这是因为澎湖的岛屿以及台湾沿海地区渔民以捕鱼为生,时常遭受风浪袭击,人们放置石敢当,祈求可以止风、止煞。

  石敢当信仰习俗的传播

  作为古代灵石信仰的一种表现方式,石敢当信仰在大江南北都非常流行。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石敢当信仰起源于原始的灵石崇拜,在后期的发展中逐渐融汇了驱鬼辟邪、祈求吉祥以及风水观念。

  石敢当作为一种民间信仰,至少在唐宋时期已经在福建沿海一带流行起来,后来逐步向全国各地扩散,最终发展成为南北方通行的民间信仰。

  宋庆历四年(1044年),福建莆田发现一块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的镇宅石,石上刻文曰:“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福建地区作为石敢当信仰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至今仍十分盛行石敢当信仰。惠安有石敢当石碑8座:清海巷两座,白蛇巷两座,学口埔、观音楼、联珠巷、花山巷各一座。其中,清海巷、白蛇巷、学口埔的石敢当顶端雕有石狮子,额上刻着“王”字,口中衔着一把横着的剑。口中衔剑的石狮子与官府门前成双成对的石狮子不同,是石敢当的一种演化形式。狮子是兽中之王,具有极大的威慑力,因此成为禁压不祥的象征。

  与福建相邻的两广地区也盛行石敢当信仰。在两广的许多农村,常见墙壁上赫然刻着一块石片,上写“石敢当”;生活在两广的客家人,往往要在“石敢当”前面加上“泰山”二字,即“泰山石敢当”。

  两湖地区历史上因重祭祀而被称为“淫祀”之地,也多有石敢当信仰流行。在汉川农村,家家户户靠左边的山墙上都砌着一块石头,上写“泰山石敢当”5个大字。传说当年李时珍四处给穷人诊病,有一天来到汉川,有病的人家纷纷找他看病,惹恼了村里专靠装神弄鬼骗人钱财的马脚。为了赶走李时珍,一天晚上,马脚装神弄鬼自称“大仙”,说是“奉玉帝旨命捉拿妖医李时珍”。李时珍正在灯下看书,听了马脚的嚎叫,不慌不忙地端起油灯想看个究竟,正好桌上有块发亮的石头把灯光反过去,刺得马脚睁不开眼睛。李时珍灵机一动,借石发话:“看是你‘大仙’狠,还是我这石头狠!”说完举起桌子上的石头。马脚见状,还以为李时珍要用“宝石”来打他,吓得转身就跑。其实,那块石头只是泰山上一块普通的小条石。当地老百姓听说石头能吓跑马脚,就认为泰山石能避邪,纷纷四处寻找,得到泰山石又害怕丢失,于是将石头砌在墙上,意思是说“泰山神石在此,鬼怪绕行”。

  山东地区的石敢当信仰非常普遍。清朝初年,王渔洋在《夫于亭杂录》中记录了山东老家的石敢当信仰:“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云能暮夜至人家医病。”除了医病之外,山东人认为如果家宅直冲通道或者面对庙宇、林岗,则此宅犯忌,须在宅子外面安放泰山石敢当,以此来禁压不祥。

  在街衢要道或者是面向丁字街的宅院墙根竖立石敢当的习俗在老北京也十分流行。北京复兴门东南方向、现中央音乐学院后墙外面、对着笔管胡同的南口形成了一个“丁”字路口,这里竖立着一座一米多高的泰山石敢当碑碣。另外,在东四三条的墙上也有一个石雕的泰山石敢当。从材质上看,除了石刻的石敢当之外,在灯草胡同的一个影壁中,还镶嵌着一个琉璃的泰山石敢当。无论是石刻还是琉璃,石敢当都发挥着驱邪求吉的信仰功能。

  【责任编辑】王 凯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