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魅影丛林战

提起丛林战,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无论是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缅甸战役,还是20世纪60~70年代的越南战争,都给人们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莽莽丛林,气候万变,虫兽瘟疫,杀机重重,丛林战以其极端艰苦和危险令每一个身临其境者闻而生畏。

  

  基本特点

  

  丛林又分原始丛林、次生丛林和沿海丛林,进攻和防御双方都依托这种特殊地形展开你死我活的较量。丛林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地形复杂,便于隐蔽。丛林地带一般山高谷深,洞多路少,草深林密,河溪湍急。这是一个天然的极佳藏身之所,随便一处皆可潜伏下来,给敌人致命一击。因此丛林作战可以说是到处充满杀机,危险随时可以从天而降。

  二是气候莫测,雨多雾重,给作战过程增加困苦。山区林区气候多变,昼夜气温相差很大,尤其是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一年中往往不是浓雾弥漫就是阴雨连绵,空气闷热潮湿,湿度能达90%以上。有的地方蚊虫肆虐,瘴疠盛行,给作战行动平添很大难度。丛林战不仅是与敌人比拼生存能力,更是考验在恶劣气候和环境条件下的自我生存能力。

  三是时间持久,来回拉锯,使作战成本大为加剧。丛林历来是游击战者们的天堂,在这里大部队成建制的集团作战很难实施,基本上以小规模的散兵或单兵作战为主。采取的战术手段主要为伏击、袭扰、阻击等。因此丛林战一旦开打,无论敌我哪方,都很难做到速战速决,短期内完全扫灭对手,甚至因为双方反复争夺战况胶着而变得旷日持久,最典型的莫过于耗时12年的越南战争。作战时间延长,则作战成本势必相应上升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成倍消耗使丛林战成为代价高昂的战争。仅以越战为例,美军在这场战争中死伤35万余人,耗资4000多亿美元,越方则160多万人死亡,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

  此外,在丛林作战中,重武器变得鲜有用武之地。一些高技术的单兵武器由于地形复杂和空气潮湿,使用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像手榴弹这样的简单武器用起来也得格外小心,丛林中到处悬挂繁茂的树枝和藤条,手榴弹扔出去搞不好就会被弹回来炸着自己。自动火器也忌连发射击,密集的树木会使子弹杀伤力大大降低,最好的办法是采用短点射或单发。丛林战中由于受地形限制,贴身肉搏和白刃格斗必不可少,这些都为丛林战增添了许多紧张、刺激和惊险的色彩。

  

  经典战例

  

  丛林战最著名的战例,当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缅甸战役以及20世纪60~70年代的越南战争。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1942年6月,日军派兵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修建机场,欲以此为空军基地威胁美澳交通线,进而继续向南太平洋地区进攻。美军针锋相对,决定夺占该岛阻止日军推进。瓜达尔卡纳尔岛位于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东南端,是群岛第二大岛,属于典型的热带气候,炎热潮湿,岛上丛林沼泽密布。1942年8月7日,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打响。美军2万人在海空掩护下登陆瓜岛及其附近的图拉吉岛,次日占领整个图拉吉岛和瓜岛机场。瓜岛日军稍事抵抗即逃入岛西北部的丛林中。日军随即派兵增援,组织了多次反攻,企图夺回瓜岛,双方在该岛附近海域展开激战。由于美军掌握了制空权和制海权,日军连遭重创,已经登岛的3万人补给被切断,饥饿加上疟疾、痢疾、疥癣等热带丛林病的流行使日军急剧减员,战斗力锐减。美军则凭借源源不断的后勤补充进一步占据战场优势。瓜岛丛林战十分惨烈,饱受饥病折磨的日军在美军强大火力下成批成批倒下,高地被炮火削平,茂密的丛林只剩几株光秃秃的树干,地上血流成河。到1942年底,日本大本营眼看失败已不可挽回,决定放弃瓜岛。1943年2月7日,残余日军被迫撤离瓜岛。

  缅甸战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为迫使中国尽快投降,决定切断美英向中国提供战略物资的交通线——滇缅公路,占领缅甸,并伺机进军印度。1942年1月,日军两个师团由泰国向缅甸南部发动进攻,驻缅英军节节败退。3月,中国远征军10万大军奉命入缅支援作战。由于英军当局采取错误的“弃缅保印”的决策,导致战局每况愈下,5月,日军攻占缅甸全境。缅甸中北部群山绵亘,古木参天,茅草荆棘丛生,这里的热带丛林终年云遮雾障。首次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将士缺乏丛林战经验,虽然取得几次胜利,但亦损失惨重。相比之下日军的丛林战素养却较高,第18师团更是因在缅甸作战凶悍老辣而享有“丛林战之王”的称谓。第一次缅甸战役结束后,中国远征军被迫穿越莽莽林海退入印度和中国境内。在撤退途中,很多人死于饥饿和丛林病害。1944年春,新组建的中国远征军发起第二次缅甸战役,同时从印度、中国滇西反攻缅甸,其中尤以孙立人指挥的新38师战果最为辉煌,在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将“丛林战之王”日军第18师团打得溃不成军,几乎全歼。由此孙立人后来被国际舆论界誉为“东方的隆美尔”、“丛林之狐”。

  越南战争谈到丛林战,就无法不和越南战争联系在一起。这场战争从1961年5月美国派遣特种部队进入南越发动“特种战争”算起,至1973年1月美越签署《巴黎协定》结束,前后历时12年。拥有当时世界各种最先进武器和强大战斗力的美军,面对山深林密、沟壑纵横、潮湿闷热的热带丛林一筹莫展,更被越南军民忽东忽西、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术打得晕头转向,最后,恼羞成怒的美军除了坐在飞机上扔下成吨成吨的炸弹,实行灭绝人性的“地毯式轰炸”、“焦土政策”之外,别无他计可施。为了使茂密的热带丛林和农作物因缺氧而枯萎,使抵抗者无处隐藏,美军空投了大量落叶剂,这种落叶剂危害性极大,造成当地居民也包括美军士兵的后代出现大量畸形现象。美军甚至专门针对越南战场研制了燃料空气炸弹,这种炸弹威力极强,爆炸之后天崩地裂,能使方圆数百米之内的有生力量全部死亡。尽管美军绞尽脑汁为自己在丛林中寻求安全立足之地,但效果甚微,即便在小村庄和小城镇里他们也难阻止暗处的各种袭击。直到美军撤出越南,也始终无法在丛林战中获得主动。

  

  美军重视未来丛林战

  

  越南战争血的教训使美军开始重视丛林游击战,美国西点军校在战后规定,学员到了第三学年,必须在4项历险性特殊训练中任选一项,其中一项就是到巴拿马进行热带丛林作战训练。

  近年来随着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美军开始意识到游击战即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目前进行的反恐战争中,美军遇到的最大挑战也就是游击战,其中包括丛林作战和城市巷战。为此,美军已经着手开展丛林反恐作战技能方面的训练和演习。

  据报道,一支由50名美国陆军军官组成的分遣队不久前已进入印度“反叛乱和丛林战”学校,接受印度反恐专家指导的为期6周的低强度游击战特别训练。该学校建于1970年,位于阿萨姆邦的重要城市古瓦哈迪南面400千米处的茂密亚热带丛林中,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反恐学院之一。该校的名言是:“像大猩猩一样,与大猩猩作战”。教官都是来自当地骁勇剽悍、作风顽强的拉其普特部族人。

  美军受训人员接受的特别训练包括:丛林生存、丛林巡逻、反埋伏、近距离作战、解救人质、“外科手术式”打击等。在这些科目中,丛林生存训练尤为重要,受训人员必须学会类似原始人的生活技能,比如如何在丛林中辨别方向、如何安全宿营、如何对付各种野兽、毒虫和毒蛇以及如何安全地采集食物和水等。他们要学会吃蛇肉、松鼠肉、猴子肉和一些不知名的森林植物。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还要学习如何发现敌情、如何隐蔽和伪装,等等。

  美军曾多次演习将一些现代高技术手段加入到传统的丛林作战中来,如丛林地区的快速机动、反恐情报的数字化传播以及建立丛林情报传输网络中心等,以求在未来的丛林反恐作战中占据主动和优势。

  【责任编辑】林京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