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制溯源

学位制溯源

  

  我国现行的学位制是世界上一般通行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而在古代,博士是个官名,学士最初指在学校读书的贵族子弟,以后也成了官职的名称:而硕士只不过是对德高望重、博学广闻的人的一种敬称而已。另外,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虽然有秀才、举人、进士等级,但这些等级只是被充作当官任职的阶梯,与学位制并没有关系。我国最早的学位制是清朝末年的“附生、贡生、举人、进士”四级学位制。戊戌变法后,清王朝开始兴办学校。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卒业(毕业),奖给附生:人学分科卒业,奖给进士。”即以奖励的形式,对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知识分子授予相应的称号,可以说,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学位制。

  

  “本命年”是契丹人发明的

  

  过“本命年”,对于华夏子孙来说并不陌生。过“本命年”时,人们一般要系红腰带或穿红裤衩,也有在衣服上缝红布条的。可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过“本命年”这一一习俗最初是契丹人庆祝始生的一种风俗。在辽代,过“本命年”又称再生礼或复诞礼,因辽代当时已经用十二生肖纪年,每十二年,生肖轮回一次,到了属于每人出生生肖这一年,就要举行仪式纪念自己的始生,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古人写字为何要竖写

  

  古人写字之所以要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竹简牍上写字的。而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竹木片,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册”字就是简牍的象形字,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方便。所以,书写也就是自上而下,从右往左了。另外,汉字书写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代,上为君,为父母:下为臣,为子女。右为大,左为小。“无出其右”就是没有超过的意思。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航标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开辟了从刘家港(江苏太仓)到直沽(今尺津)的北洋航线,用来海运江淮大米供应人部(北京)。长江口沙滩暗礁密集,常有船只搁浅触礁,造成人财损失。到元武宗至人四年(1311年),根据老船工苏显的建议,在江口西沙嘴设置了一艘桅杆顶端挂有彩色旗帜固定的船只,使各种船舶以此为标志,得以安全通过。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航标。

  

  古代的“人才招聘”

  

  我国最早的“人才招聘”,可以追溯到殷商。据《孟子》记载,商汤曾五次派人“以币聘”伊尹辅治国政。到了周代,人才招聘开始形成一种制度,规定每年三月,都要“聘名士,礼贤者”,广征各方人才。战国时,燕昭王曾以重金招聘天下之人才,招来了乐毅、剧辛等人。秦国也曾广招六国人才,如卫人商鞅、吕不韦、楚人李斯等,号为“客卿”。汉高祖曾发布“招贤诏令”,还规定如发现人才,当地郡守都亲自勉励,驾车送到京城,而不招待者则免职。我国古代用人,大都讲究用人之长,容人之短。为此,一些朝代采取了相应的招聘政策:“不以前过为过”、“不论出身”、“不拘资格”、“贤能不待次而举”。其招聘方法大体有:“筑招贤台”、“出招贤榜”、“举荐”、“实地察访,隐处求才”。

  

  最古老高速公路——秦朝骡马古道

  

  中国最近在湖南发现比西南边境“茶马古道”历史更久远的骡马古道,这一古道建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古道上骡马脚印至今清晰可见,那是秦始皇南征大军马蹄留下的历史脚印。据《长沙晚报》报道,骡马古道在湖南郴洲南岭被发现,经考证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湘粤古道”,古道上深深的骡马蹄印,只有经千百年反复的践踏才有可能形成。目前,中国最知名的骡马古道是青藏、川藏及滇藏三条“茶马古道”,古道源于唐时“茶马互市”,主要为马帮及商旅使用,用来进行马匹及茶业商贸。据湖南省全国文物普查考察组专家考证,这条位于郴州市苏仙区邓家塘村折岭头组的古道,就是在过去2000年中,沟通中原与岭南一带的交通要道。

  

  皇帝有多少妾

  

  中国有句古话:“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说的是皇帝的纳妾现象。传说周文王有后妃24人。秦始皇灭六国后,曾将原六国宫中与各地挑选出来的佳丽上千人,全部收入阿房宫中。到了汉朝,汉元帝宠幸3000,东汉桓帝蓄美5000。到了晋武帝时,后宫美女竟然超过了1万。隋炀帝的后宫虽然只有5000人,加上各地的行宫,宫女人数也超过1万。最高记录的保持者还要数唐明皇李隆基,当时从都城皇宫到各地行宫的宫女人数竟达4万之众。宋代以后,帝王的后宫妃妾开始减少,再也没有一个帝王挑战“万人”的记录。根据纪昀的记载,明代熹宗在天启元年派人到各地选拔了5000名年少美女进京面试,第一关为检验形体,只1000人过关:第二关检验“私处”,结果只有300人过关:第三关进宫“实习”,后只有50人被封妃嫔。

  

  举白旗的由来

  

  两军对峙,战败一方表示投降时,就要打出白旗,战胜的一方会停止使用武力允许其投降。在战争中使用白旗起始于远古,但当时白色旗帜代表要求进行谈判先休战,而不表示投降。当交战的一方打出白旗时,对方便知道另一方要求谈判,于是下令停止一切进攻活动。持白旗的一方则派出军使、号手、旗手和翻译到对方指挥部说明条件或意图。军使从展示白旗始到再回到本方为止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谈判期间双方谁也不能向对方发动进攻。随着时间的推移,打白旗就成了“投降”的标志,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我国古代的茶馆

  

  茶馆又叫茶楼、茶肆、茶坊、茶寮、茶室等,它是以营业为目的、供客人饮茶的场所。最早的茶馆是以茶摊形式出现的,时在东晋元帝(公元317~322年在位)时。南北朝时出现了供喝茶住宿的茶寮。唐代商业交往发达,适应经济活动的需要,从京城长安、洛阳到四川、山东、河北等的大中城市,都出现了茶肆。茶馆是商业经济活动发展的产物。从发展阶段上看,东晋是原始类型茶馆的发轫阶段,南北朝形成初级型的茶寮,唐代是茶馆的正式形成期。宋、元、明、民国时期,茶馆日趋发达,在大中小城市乃至于乡镇、农村,都有了广泛的立足之地,成为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和一大景观。

  

  责任编辑 蒲 晖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