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远去的祁连山冰川

祁连山横亘在甘肃省与青海省交界处。古人吟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今人说道:祁连山冰雪融水是河西走廊的生命之源。如果祁连山雪消冰退,千里河西走廊就会变成荒漠,由此而起的沙尘暴将会席卷大半个中国。

  

  祁连山的生态系统

  

  祁连山只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一组边缘山系,东起乌鞘岭的松山,西到当金山口,东西长800千米;北临河西走廊,南靠柴达木盆地,南北宽200~400千米。祁连山是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山岭和谷地组成,海拔在3000~6000米间,主峰海拔5547米。

  祁连山是一个庞大而完备的生态系统。祁连山顶上皑皑白雪,山腰多冰川大坂,被誉为“冰源水库”。在海拔2500~3500米之间的坡地为原始森林与大片草地,构成祁连山独特的水源涵养林,这些森林处于“冰源水库”和河川水系之间,起着调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增加水量、调节气候的作用。因此,河西走廊的生态状况,甚至中国北部的生态状况,都与祁连山的生态状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与此同时,以冰川森林为主体的祁连山生态系统,还包含着具有各种自然特征的动物区系生态系统和微生物区系生态系统。祁连山状貌巍峨,风景独特,层次分明。古人作诗颂曰:“晶莹山色遥接天,不是云浮玉垒巅。太古千年留积雪,边城一带拥祁连。晴开远岫明如练,月照高峰白似莲。胜过终南阴岭秀,霜桥回望耸吟肩。”

  由于高原寒冷气候的影响,祁连山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终年积雪,形成的冰川有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千米。冰川主要分布在祁连山系的大雪山、河西走廊南山、冷龙岭、疏勒南山以及土尔根大板山。这些冰川都是以悬冰川为主。在海拔4000~6000米的几座山岭发育有不同形态的较大冰川,如土尔根大板平顶冰川是近年发现的祁连山最大的平板冰川,直径达lO千米,冰川面积5555平方千米。

  海拔在4500米的大雪山北坡老虎沟20号冰川是祁连山最大的一条山谷冰川,长98千米,末端海拔2450米,而且冰面非常洁净,具有十分明显大陆性冰川性质。祁连山中段的“七一”冰川是我国有名的冰斗山谷冰川,长3.5千米,面积3.64平方千米,末端海拔4200米。祁连山东段的冷龙岭,海拔4800米,形成小规模的现代冰川;西段的大雪山还有u形冰槽谷,谷壁多被冻融泥流碎屑坡所遮覆,谷底有深厚的冰水沉积。疏勒南山的团结峰海拔5937米,在它的南坡是一条溢出山谷的冰川,长8.5千米的冰舌伸出谷口外,末端抵达海拔4500米的山麓平原,是罕见的特殊形态的冰山。

  有专家进行过计算,祁连山所有的冰川储量相当于两个多三峡水库的蓄水量。也就是说,只要祁连山冰川不退缩,雪线不上升,与高原寒冷气候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补偿关系,在中国的西北,就会一直拥有两座永不干涸的“高山固体水库”。

  

  祁连山冰川:退缩的生命线

  

  经过多年的监测研究表明,祁连山冰川正在以每年超过2米的速度退缩,而且退缩速度在加快。在祁连山冰川东部年均退缩达16.8米,中部年均退缩达3.3米,西部年均退缩达2.2米,局部地区的雪线年均后退竟达12.5~22.5米。

  据专家提供的资料显示:祁连山东段的冷龙岭北坡的水管河4号冰川,1956-1976年冰川平均每年退缩16米;1976年以来,冰川后退了71.2米,平均每年后退8.9米。

  

  祁连山中段托米山北坡的“七一”冰川,1956~1976年冰川退缩40米,平均每年后退2米;1984年通过重复测量发现,近10年来冰川后退10米,平均每年退缩1米。

  祁连山西段的大雪北坡的老虎沟12号冰川,1962-1976年冰川平均每年后退5米,1985年重复测量冰川平均每年后退1.3米。在冰川后退的同时,冰川厚度也变薄,冰舌下部普遍减薄18-22米。目前,祁连山北坡的雪线一般在4400米到4600米之间。专家估算在过去的岁月里,祁连山的雪线已经上升了200米到800米。

  在祁连山南坡,以前曾经长年积雪的地方如今已不见雪迹了,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湟水河和青海省境内的大通河、八宝河、托勒河以及40多条发源于祁连冰川的河流也因此水量大大减少。这仅仅是开始,有关专家预测,未来祁连山的雪线约将上升到500米,也就是说由目前祁连山雪线的4400-5100米,上升到4900-5600米,冰川将大量融化,从而加速冰川的后退和厚度的减薄。

  那么,祁连山雪线为什么会上升?祁连山冰川为什么会退缩?

  中科院寒区早区工程研究所的汤懋苍研究员、沈永平博士认为,基本上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全球气候变暖。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着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近百年来,我国西北等地区气温上升了0.4-0.5摄氏度。气温升高,雪线上升,冰川表面消融加剧,冰川末端消融量大于冰川的形成量,从而出现后退。专家分析说,人类对气候的影响,是一个缓慢而微观的过程。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然气候的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祁连山周边环境恶化。这包括人口膨胀,超载放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乱挖中药材,滥采地下水等。

  祁连山保护区涉及甘肃省河西走廊三个地(市),保护区内有群众近30万人,周边地区有60余个乡镇、近50万人,人群进入自然保护区进行开矿、放牧、挖采药材、狩猎、砍柴、毁林开荒等活动。据统计,祁连山区的林地面积,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是519万亩,现在仅剩212.8万亩,减少比例为60%;疏林和灌木林减少比例为44%:浅山区近70公里范围内的森林如今早已荡然无存,残留的森林已退向远山地带,而且呈现的是不连续的块状分布。由此,水土流失也与林线后退一样,越来越严重。建国以来,祁连山毁林开荒的面积已达百万亩,水源涵养林的489万亩灌木林和疏林在被用作草原放牧后,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如此种种对祁连山环境的破坏与污染,也是导致祁连山雪线上升,冰川退缩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一些冰川探险、旅游等活动使祁连山的冰川资源遭到破坏。冰川探险旅游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时尚的旅游项目,但季节性强,旅游活动内容单调,旅游收入并不理想,相反地对冰川旅游资源的破坏与污染太大。一是团队旅游和带车旅游者甚至将车开进冰川,汽车碾压破坏冰川,尾气污染冰川;二是旅游不按规定线路行走,乱踩甚至凿挖冰块;三是大量的生活遗弃物污染冰川。

  

  保护祁连山冰川刻不容缓

  

  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认为,甘肃河西走廊是缺水地区,水源只有祁连山冰川融水,一定要根据水资源状况,搞好科学规划。把祁连山的生态与整个河西走廊联系起来,使近期开发和长远建设密切结合,标本兼治;不断提高中、东部祁连山山地森林的涵养水源能力。尤其是在生态脆弱的地区,更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适度开发。

  甘肃省祁连山管理局的杨全生局长及关注祁连山生态环境的有识之士纷纷建议,要保护祁连山冰川,必须增加资金投入,坚决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把祁连山涵养林的保护列入全国天然林保护工作项目,设立祁连山涵养林保护建设专项资金,切实封山育林,加快造林速度。专家们预计,如果每年封育20万亩,10年左右的时间就可初步恢复。

  另外一方面,国家和甘肃省也已经开始并不断加大保护祁连山冰川资源的力度。早在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祁连山被划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东西长1200多千米,南北宽50~120千米,总土地面积265.3万公顷,其中核心区7.3万公顷,实验区39万公顷,经营区219万公顷。

  1997年9月,甘肃省八届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实施《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2003年10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安排以工代赈国债资金3060万元,启动实施恢复和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3至5年的时间将生活在森林核心区和缓控区的农牧民迁移到交通便利、条件较好的河谷川地,使祁连山保护区真正成为生态区。

  未来,让“积雪万里一色,照耀华夷”的祁连山永远耸立在中国西部!

   

  责任编辑 张田勘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