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与使节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视礼节,以礼待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西周时期,就通过建立一整套礼仪制度来规范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

  按照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规定,凡诸侯国国君因种种原因不能亲自前往国都朝觐天子,或不能前往他国会见其国君时,可以委派自己手下的卿大夫代为觐见天子或会见国君。这在礼仪制度中被称为“聘”,即为古代国与国之间遣使访问时的礼节。而奉诸侯之命代为行使职权者,则称为“使臣”。

  古代,凡使臣奉命出使他国时,除遵照礼仪制度的规定,一般要携带玉、帛及本地土特产,作为进献或赠送的“礼物”外,通常还要携带照、引、牒、符、节等文书、信物作为证明自己身份的凭证。其中,“节”则是一种比较特殊而且重要的信物,也是一种礼制器物。凡委派使臣出使,在临行前要由国君亲自授予其节,以示其代表自己行使权力。使臣则一路持节而行,以示自己负有使命。节与使臣因此紧密联系在一起,故后世合称为“使节”。

  在西周时期,对各诸侯国使用“节”亦有规定。据《周礼·地官·掌节》记载:“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以英荡辅之。”英荡是用于盛放符或节的匣子,上绘彩色花纹。由于没有实物流传下来,《周礼》记载的当时使用的这些节,今天只能通过文字的描述,想象和推测它们的形制。

  这一制度,在以后的历史上继续沿用。汉代与周边民族交往,派遣使臣出使时,皆由皇帝亲自授予使臣节,作为代表皇帝和国家的象征性意义。据《后汉书·百官志》中的《汉官仪》记载节“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以牦牛尾为其吒,三重。”即汉代的节是一根长约1.8米竹竿。一端束有用牦牛尾巴尖上的毛扎成的三重旄。在出土的汉画像砖石上,就能见到节的形象。在汉画像砖石上,有一些描绘使节出行的画面。其中,有些是使节自己手持节,有些则是由随行的官吏持节紧随。

  汉武帝时,为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曾派遣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在前往西域的途中,张骞持节而行。即使在被匈奴俘获后,仍不失“汉节”,即始终没有丢弃汉武帝授予的节,以此表示自己不辱使命和对汉廷的忠贞不渝。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尤为崇尚高风亮节,十分重视自己的品德情操,自尊、自爱。即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的“大丈夫”精神,作为立人之本。即使是身处逆境、困境,甚至绝境,仍自强、自立,不甘堕落,不愿卑颜献媚,不求苟且偷生。在中国历史上,就流传下许多这方面的感人故事。其中,“苏武牧羊”更是令人感动。

  就在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之时。西汉王朝与匈奴再度爆发更大规模的战争。尽管双方曾互派使臣,欲与对方议和,但由于积怨甚深,双方议和的使臣均被对方作为人质扣留,致使议和难以实现。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单于且鞮侯因战场上屡遭败绩。遂向西汉朝廷表示结好,并主动释放了扣留的西汉使臣。汉武帝因此也下令释放被拘留的匈奴使臣,并委派中郎将苏武等率百余人护送他们返回匈奴。临行前,汉武帝亲自将节授予苏武。

  苏武奉命偕同副使张胜、随员常惠等护送匈奴使臣平安抵达匈奴驻地。但当完成使命,正准备返回西汉时,不料张胜与匈奴贵族、汉军降将卫律等人密谋,准备劫持单于之母归汉以邀功。事泄,且鞮侯单于勃然大怒,欲尽诛汉朝使臣。后经其手下劝说,遂决定胁迫汉使归降匈奴。苏武认为:“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为了能使苏武归降,且辊侯单于软硬兼施,但均被他断然拒绝,于是又令卫律劝降。卫律告诉苏武:“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谶复知之!”苏武亦丝毫不为之动心,

  苏武即使是被囚禁在大窖之中,断绝了粮食,他依然日夜思归汉朝,靠着吃雪和毡毛,拒不投降,顽强地活下来。且鞮侯单于见不能降服苏武;又将他梳放到荒虎人烟的北海(今贝船尔湖),让他放牧一群公苇。并声称只有等到这群羊产下羊羔。才能释放他。苏武深知单于的用意,也清楚自己归汉避遥无期,但他毫不气馁,更没有绝望。

  苏武来到北海,没有粮食,就挖鼠洞,吃洞内的草籽度日。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也丝毫没有动摇苏武的意志和决心。每天他都“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汉书·李广苏建传》附《苏武传》)尽管日久天长,节上的旄全部脱落,苏武仍终日不离手,以此表明自己归汉的决心,表示对汉朝始终不渝的忠贞之情。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西汉与在位的匈奴壶衍辊单于再度议和。苏武在历经19年的磨难后,终于回到长安。

  “苏武牧羊”的故事,表现了苏武誓死报国的决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他与节形影不离,朝夕相处,视节如同自己的生命,正体现了一种坚贞不渝的高尚品质和情操。2000多年来,这个故事被广为传颂,苏武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位历史人物。他那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还被搬上戏剧舞台。人们颂扬苏武,就在于他的事迹正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矢志不渝的传统美德。

  

  责任编辑 常汝先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