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成瘾的秘密

2009年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22个世界无烟日。本次无烟日的口号是“拒绝二手烟,让肺自由呼吸”。

  在这个无烟日到来之际,本刊编发一组与烟草有关的文章,旨在让公众了解烟草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以及戒烟对人类和环境的益处。

  

  吸烟者几乎都有烟瘾,但这只是通俗的说法。实际上,烟瘾指的是尼古丁依赖,是吸烟者对香烟或烟草中尼古丁的躯体一心理依赖和对吸烟行为的心理一社会依赖。那么,人为何会产生烟瘾?

  

  烟瘾后面的小精灵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彼得松曾指出,烟民、酒鬼和瘾君子统统与多巴胺数量有关,受多巴胺控制。吸烟者最津津乐道的是,吸烟提神,飘飘欲仙,所以有“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的说法。其实,这种感觉就是香烟中成瘾物质的作用。香烟中让人提神和成瘾的物质主要是尼古丁,而尼古丁则可以刺激多巴胺的产生。

  尼古丁是一种难闻、味苦、无色透明的油质液体,挥发性强,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暗灰色,能迅速溶于水和酒精,通过口鼻支气管黏膜很容易被机体吸收。粘在皮肤表面的尼古丁亦可被吸收渗入体内。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通过肺黏膜和口腔黏膜扩散到全身,进入大脑之后,尼古丁能模仿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作用,与许多神经元表面的尼古丁受体结合在一起。一旦尼古丁与神经元结合,神经元中的多巴胺就会释放出来,让人兴奋并感到愉悦。

  这种神经传导路线是:尼古丁激活中脑一皮质一边缘系统的多巴胺通路,产生多巴胺。

  人的大脑中有一系列神经递质,其中的一些递质可以称为快乐物质,如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它们能让人感到愉悦、高兴和兴奋。而尼古丁进入大脑后与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并通过酶的作用刺激神经元产生较多的多巴胺和血清素,释放到神经突触内,产生兴奋作用,并能缓解忧虑,忍受饥饿。当然,尼古丁和烟草中的其他物质,如焦油、苯并比等也可导致恶心、眩晕、头痛,而且这些物质也促进血小板凝集,导致心脑血管阻塞、高血压、卒中等病症的产生。

  让受试的吸烟者在实验室里随意吸烟,同时分别给他们静脉滴注不同剂量的尼古丁或生理盐水。结果发现,每小时滴注4毫克尼古丁的受试者的吸烟量,比滴注生理盐水的受试者少60%。这表明吸烟的欲望和行为是通过人体血液的尼古丁含量来调节的。

  烟民们往往在紧张或劳累时便不自觉地想吸烟,以期得到休息或放松。这种说法也有内在的生物学原理。实际上吸烟会使人血压上升,呼吸加快,心率提高,这与人休息时放松的情况恰恰相反,但每个吸烟者的主观感觉确实是舒适与放松。原因在于,尼古丁也刺激了体内肾上腺素的分泌,而肾上腺素能明显增加人体的应激能力,使人适应外界环境,导致主观上产生轻松感,甚至愉悦感。

  

  烟瘾新发现

  

  烟民上瘾不仅仅是尼古丁刺激产生体内的快乐物质,而且还有解剖学和基因的基础。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大脑中称为脑岛的区域受损后,烟民的烟瘾就会消失。脑岛位于大脑外侧裂深处,约一个硬币大小。科学家是因为一位烟民的表现而注意到大脑这一区域与烟瘾有关。一位患者在发生卒中前后的生活方式迥然不同。这位烟民卒中前每天要抽两包烟,但在卒中导致脑岛受损后却一支烟也不抽了。科学家问这位烟民为何不抽烟了,烟民回答说,没有抽烟的欲望了。

  由此,科学家们推测,对脑岛的损害有可能帮助戒烟。于是,他们选取了19名脑岛受损和50名大脑其他部位受损的吸烟者进行深入研究。这些人在脑部受损前都有两年以上的吸烟史,每天吸烟都超过5支。研究发现,脑岛受损的19人中有13人成功戒烟,没有反复,其他50人中有个别人成功戒烟。总体来看,脑岛受损者戒烟最容易。

  在此之前,动物研究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科学家对毒品上瘾的小白鼠进行实验,在小白鼠毒瘾发作时向其脑岛区域注射麻醉剂,结果小鼠的毒瘾症状消失,情绪稳定约20分钟。这提示,脑岛与致瘾物质有关的信号激活有关,如果阻断或削弱脑岛的作用,就会戒除烟瘾。

  同时,法国研究人员发现,烟瘾与人脑中的腹侧被盖区(VTA)有关。而此前的研究发现,VTA区和伏隔核、腹侧苍白球、中缝核4小块区域共同形成“爱情坏”,控制爱情。因为它们能制造多巴胺,所以也是大脑“奖赏回路”或主要回报机制的一部分。

  法国巴斯德研究院的科学家发现,实验鼠大脑中的VTA区域的细胞能够感知尼古丁的数量并对其产生依赖性。在研究中,如果人为地遏制实验鼠体内的某些基因的表达,就能减少VTA区域细胞上的尼古丁受体,从而阻断小鼠大脑对尼古丁的感受,让小鼠不像正常的实验鼠一样对尼古丁上瘾。

  但是,当研究人员给这些实验鼠注入了相应的基因后,它们大脑中对尼古丁的认知系统得到恢复,其尼古丁受体重新被激活,小鼠就会寻求尼古丁来满足需要,以获得尼古丁所造成的特殊快感。

  此外,为何有的人烟瘾大,有的人烟瘾小?这与基因有关。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人的吸烟量与体内某种酶的类型有关,一个人一天吸多少包烟是由基因决定的。这种特殊的酶叫CYP2A6,其主要功能是将尼古丁转化为对人体毒害较小的化学物质可丁尼。人体内这种酶的含量越高,排泄尼古丁的效率也越高,对尼古丁的依赖越大(烟瘾大)。而体内缺少这种酶,则意味着尼古丁的毒性必须通过其他较慢的途径排泄,人对尼古丁的依赖就越小(烟瘾小)。而酶也是蛋白质,是由基因来编码的,因此,烟瘾也在某种程度上由基因来决定。

  

  成瘾与戒瘾

  

  对烟草成瘾主要有两条判断标准。一是看人们对烟草是否有强制性地使用和觅求的特点;二是在停止吸烟后,是否不断产生重新吸食香烟或烟草的强烈欲望及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

  强制性地使用及觅求烟草指的是,已经成瘾,不用不行。迫使瘾君子欲罢不能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吸用烟草所造成的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如果不吸用,就会产生戒断反应。这种反应表现为,停止吸烟后数10分钟到数小时便开始想吸烟,并感到坐立不安、烦躁、心神不宁、手足无措,继而出现头痛、心慌、乏力、腹部不适、恶心、腹泻、精神萎靡、注意力难以集中、爱发脾气、困倦及睡眠障碍等症状。

  戒断反应使戒烟者对烟草的渴求更加强烈。而这些症状一般在戒烟后的三四天内最为突出,此后在1个月左右渐渐消失。但少数症状,如注意力难以集中、困倦等可持续很长时间。与海洛因等毒品非常相似的是,所有戒断症状,一经吸烟便可立即缓解,这也是所有成瘾物质的共同特点。尼古丁在烟草中的含量为0.5%~8%,主要经呼吸道黏膜吸收。长期吸烟者体内的尼古丁维持在一个恒定水平,机体己适应了这种状态。因此,一旦停止吸烟,体内的尼古丁水平便会下降,吸烟者就会感到种种不适。就像高血压病人一旦血压突然降至正常时,反而会感到头晕目眩及各种不适。这便是烟草的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

  或许吸烟者会提出,烟草对人还是有利的,因为常吸烟的人可少受细菌感染,因而少患病。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烟草之毒不仅毒人,也毒害其他生物。一支香烟所含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小白鼠,20支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头牛。人的致死量是50~70毫克,相当于20~25支香烟的尼古丁含量。如果将一支雪茄烟或三支香烟的尼古丁注入人的静脉内3~5分钟即可致人死亡。

  所以,烟草实际上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用作杀虫剂的主要成份。而且,民间也有俗语称,“毒蛇不咬烟鬼”,因为毒蛇闻到烟草的苦臭味也会躲避。但是,从长远看,一个让烟草之毒缠身的人最终患癌症和心脑血管病的几率远远高于正常人,这个代价远比不让感冒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要大得多。

  染上了烟瘾在某种程度上便是染上了毒瘾,要戒除确实有一定困难,但并非没有希望。当然,现在还不可能应用损害脑岛这样的方式来戒烟,因为人体许多日常功能都与脑岛有关,如果损害脑岛,会殃及人的食欲等正常机能。但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戒烟。

  一是消除紧张情绪,拿走你四周所有的吸烟用具,改变工作环境和工作程序。在工作场所放一些无糖口香糖、水果、果汁和矿泉水,多做几次短时间的休息,到室外运动运动,只需运动几分钟就行。

  二是提高毅力,主动想到不再吸烟的好处,戒烟几天后味觉和嗅觉就会好起来,因而让自己产生坚持到底的信心。

  三是寻找替代办法。戒烟后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在受到引诱的情况下找到不吸烟的替代办法,如做一些技巧游戏,别让两只手闲着,通过刷牙使口腔里产生一种不想吸烟的味道,或者通过令人兴奋的谈话转移注意力。

  四是少参加聚会,刚开始戒烟时要避免受到吸烟的引诱。参加聚会的人都吸烟,在戒烟期应婉言拒绝参加此类聚会,直到自己觉得没有烟瘾为止。

  五是转移注意力,尤其是在戒烟初期从事一些会带来乐趣的活动,以便转移吸烟的注意力。晚上不要像通常那样在电视机前度过,可以去运动、游泳、踢球和洗蒸汽浴。上网或与朋友通电话也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是,采用药物替代法,如尼古丁替代物安非他酮、瓦仑尼克林等。也可服用去甲替林和可乐定等。但采用药物替代方法一定要在临床医生指导下进行。(文章代码:1002)

  责任编辑 张田勘

  

  相关链接

  烟害渗入基因中

  研究人员发现,重度抽烟者引起的基因表达改变即使在戒烟后还会持续很长时间。这个发现可能对以前吸烟者不断增高的肺癌危险和肺部疾病提供了分子学的解释。

  吸烟者即使戒烟后数10年,其身体也在缓慢承受烟草带来的损害,他们患肺癌和肺气肿的危险仍然很高。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癌症研究中心的癌症生物学家雷杰-查理等人进行了一项评估基因表达的研究,从4名从来吸烟者、8名现在吸烟者和12名以前吸烟者的呼吸道提取组织细胞进行分析。12名以前吸烟者有32年的烟龄,现在戒烟一年。

  结果发现,吸烟者的某些改变了表达的基因与以前吸烟者的水平一样,但是有124个基因的表达并未达到正常水平。这些基因产生的几种蛋白质与肺部疾病有关。比如,与细胞分裂周期相关的几种基因在以前吸烟者和现在吸烟者中表达水平低。而这种基因表达水平低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病人的呼吸道细胞分裂增殖率减少是相吻合的。

  同样,编码一些蛋白质以修复DNA的几种基因在以前吸烟者和现在吸烟者中也处于低水平的表达。查理认为,戒烟固然减少了患病的危险,但是这种危险并米减少到零。在这个研究中的以前吸烟者都是重度吸烟,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中每天至少吸一包香烟,他们都呈现了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征兆,而基因表达的改变至少对他们的疾病要负主要责任。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