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行旅

赤峰市东邻辽宁,南接河北,是内蒙古面积最大的市。西拉沐伦河横贯赤峰东西注入西辽河。除靠近辽宁、河北的山区外,赤峰境内大部分地区是人烟稀少的沙地和草原。由于此处在数千年前的气温和湿度都较现在为高,所以在这一带曾呈现出现代人所难以想象的另一番景象。当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的前夜。在西拉沐伦河流域,到处都是发达的原始农业文化区。古人类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在非常落后的物质条件下,创造出了令现代人叹为观止的文化。他们不但制作出各种实用的石器工具,还制作出大量精美的彩陶、玉器和岩画。这个源自西拉沐伦河流域的原始农业文化被称为“红山文化”,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之一。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发达的原始文化如龙山、良渚、半坡、仰韶等都是农业文化。2006年仲夏,我按研究计划,对赤峰境内外的一些有关红山文化和石刻岩画的遗址做了短期考察。

  

  赤峰西北阴河河谷的三座店

  

  因兴建水利工程,文物部门对大坝所在地的原始遗址进行了发掘。遗址位于三座店自然村旁的小山上。小山高出地平面几十米,阳坡较缓,阴坡陡峭。登上山顶,遗址一览无余。这是靠在一起的两个村落。周围垒有1米多厚的石墙,村落从山脚下延伸到山顶。围墙之内分布着几十座圆形的石砌房屋遗址,房屋间的小路依稀可辨。

  由于遗址上覆盖的土石已基本移走,村落中随手可以捡到数千年前古人类留下的碎陶片和损坏的石器工具。从规模上来看,这是个上万平方米且具有防卫功能的山寨,可供几百人居住。现场负责人告诉我,这个山寨属距今约4000年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这是中国历史进入青铜时代的初期。

  令我最感兴趣的岩画一上一下,基本位于山寨中心。上面的一幅由许多圆点组成,下面的一幅则是图案化的无轮廓类似人面的形象。按一般理解,上面的一幅应与星象有关,而下面的一幅应是鹗面的变形,这大概与山寨主人的原始图腾崇拜有关。

  我在遗址上走了几圈,山寨基本保存完好。如果不是当年的居民匆匆离去,而后又长年无人居住,显然不会留下如此完整的遗址。抬眼远望,类似的村寨遗址几乎布满了阴河两岸的山岗,可见当年原始农业文化的繁荣。我不禁想到,村寨1米多厚的围墙是为了防御谁?当年的居民为何放弃苦心经营的家园而匆匆离去?他们迁走之后,又浩浩荡荡地奔向了哪里?这些千古谜团至今难寻答案。

  

  赤峰西南的克什克腾旗

  

  途中有幸看到了西拉沐伦河,蒙语西拉沐伦意为黄色之河。河两岸都是小山丘,河床很宽,水浅流急,浊浪翻滚。可以想象,在几千年前这条河应是水量充沛的大河。就是这条母亲河,养育了灿烂的红山文化。由于一时激动,竟忘了拍照,成为此行的一大憾事。

  由于向导路线不熟,岩画遗址没能找到。我决定继续前行,借机到内蒙古与河北交界的草原地带去看一看。对这里的美景我早有所闻。越靠近河北,景色越佳。成片的白桦林生长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之上,蓝天白云之下,野花盛开,传来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气息。我已有所准备,带上了油画写生工具。驱车在无际的花海中徜徉,选择了一个理想的地点,在没膝的野花丛中痛快地画了一张风景画。

  回赤峰的路上司机告诉我,到赤峰必尝一种叫“对夹”的小吃。进了一家正宗的“对夹”店,才知道“对夹”就是现烙的火烧夹熏肉,再配以小米粥或馄饨,的确美味可口。

  

  赤峰东北的翁牛特旗

  

  翁牛特旗的首府叫乌丹。这里是国宝“中华第一龙”的发现地。到了乌丹,照例是先参观博物馆。博物馆很小,就在旗文物站的楼上。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玉龙。陈列的两件玉龙一大一小,形状大的是“中华第一龙”的复制品,其真迹己藏于国家博物馆;形状小的在造型上与形状大的玉龙完全一样,只是玉色较浅。文物站的同志讲,“中华第一龙”多年前为植树时捡到后,曾用绳拴起来作为小孩儿的玩具,1971年玉龙为文物部门收购后,遂成为闻名世界的国宝。

  我要看的岩画遗址在乌丹以南,这一带在地图上叫克尔泌沙地。汽车沿公路在沙地中前行,没走多远,公路右侧远远地出现了一片绿洲。下车后踩着细沙向绿洲走去,不久眼前出现了一座十余米高、形似鱼脊的小丘。由花岗石构成的小丘是绿洲的中心,岩画就刻在布满小丘上下的巨大石块上。这里被称为“白庙子岩画遗址”。

  多数的岩画因风化而漫漶不清,但仍可分辨出其图形基本上是内蒙古地区常见的所谓鹗面像。这种鹗面像一般没有轮廓,只有两条眉毛、两只眼睛、一个鼻子,没有嘴,颇类鹗的面容。在小丘以西的一块巨石上,刻着一些造型不同的鹗面像,其中一个图形大刻痕深、类似骷髅的岩画是遗址中最精彩的一幅。一般认为,这种类似人面又非人面的岩画产生于新石器时代,这类图形是一些符号的组合,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应与原始宗教、原始图腾有关。

  以这幅岩画为例,图形最初应该没有这样凹陷,但因制作岩画的族群经常聚到岩画前举行某种仪式,仪式的主要内容便是用石块沿图形的凹线反复研磨。他们相信用这种方式便可以与图形所代表的神或祖先的灵来对话,以求得护佑。久而久之,岩画被磨得十分光滑,凹线很深。这种类人面像岩画在内蒙古、宁夏大量存在。这也被认为是接触型巫术的产物。

  

  辽宁建平县的牛河梁

  

  这里因发现了女神庙、积石蟓和大型祭坛而著名,成为中国重要的原始文化遗址群之一。

  到了建平后再沿东北至华北的101国道向西南前行,很快就看到了牛河梁。所谓牛河梁是指靠近101国道的几个小山脊。保护站兼文物陈列馆就设在公路旁一个很气派的中式大院中。陈列的文物主要是遗址出土的石器工具、玉器和彩陶。其中有一种上下通透的彩陶桶形器,外表画满了连续的几何纹样,这显然不是一件生活器具,应该与原始宗教有关。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经复原重塑的女神像。这是个表情怪异、盘腿而坐的肥胖的裸体老妇,眼睛里还镶着宝石。

  从保护站出来,再沿山脊去女神庙遗址。遗址已回填,规模比我想象得要小。在地面上可清楚地看到一个十字形的建筑遗迹。当年发掘的情况表明,女神庙是一个半地穴的建筑,地面上建有木柱支撑的屋顶。室内曾供奉着几尊泥塑,有人的形象也有动物的形象。最大的一尊人形塑像残片说明塑像约3倍于常人大小。整个建筑似乎毁于一场大火,塑像也似被人为破坏。祭坛在女神庙以西另一山脊上,是个很大的四方平台,由此可见当年祭祀活动规模之大。

  回到公路边,进入一个有足球场大小的院落,地面上布满了灰白色的石块,这就是被称作“积石塬”的墓葬群。大墓周围环绕着小墓,墓坑一律由石板砌成。地上曾建有石墙、石台等建筑,现已坍塌。乱石荒草之中,绘有黑色纹饰的彩陶碎片随处可见。当年在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随葬玉器,有各种动物造型,也有些纹似行云流水的器物。大墓的主人应是部落的男性首领。如今,人们在惊叹这些玉器造型之美的同时,也惊叹古人类对坚硬玉石的高超加工技术。

  

  赤峰市郊的红山

  

  蒙语称之为乌兰哈达,意即红色之山。红山之红在于其山体由红褐色的花岗岩所构成。由于在红山附近发现了多个同一类型的原始文化遗址,所以这种原始文化便以红山命名。

  我去红山一是为了考察山顶的岩画,二是为了拍摄一张红山的全景照片。离岩画较近的山坡很陡,需攀铁链上行。登上山顶已是气喘吁吁。山顶有两面峭壁所构成的山口,岩画就刻在山口右侧的石壁上。这是由两个双圈同心圆所组成的图形,这类图形曾在原始社会广为流行,被学者称为“眼睛女神”。仔细观察,两侧石壁上还依稀可辨有几个鹗面圆形,可惜从拍下的照片上难于分辨。从山上下来,沿山脚下的阴河走了很远之后,照相机的取景器才将红山整个套了下来。

  连日的疲劳使我在回京的车上睡了一觉,醒来时已过承德。到了四元桥车站,提起行囊,里面装有满满的一本考察笔记和相机中上百幅资料照片,可谓满载而归。

  

  责任编辑 王 凯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