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衰亡的翻云覆雨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王朝的兴衰之谜始终是历史学家最关注的话题,但最近几年,一些科学家研究发现,气候对历史的变迁有很大的影响。从农耕时代发展至今,气候变化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交织在一起。气候虽然未必能决定历史,却可以影响历史。中国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张平中教授于2008年11月7日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指出,变化的亚洲季风,对于唐朝、元朝乃至明朝的衰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穿越时空的石笋

  

  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要准确追溯中国在过去千年内经历了怎样的气候变化,几乎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毕竟,关于中国的温度和降雨等记录至多能追溯到150多年前。但张平中却找到了一把记录气候变化的钥匙——石笋。几年前在甘肃省万象洞的一次发现,使他的研究领域与古代王朝的兴衰建立起联系。

  在过去的数千年里,从太平洋吹来的亚洲季风——这个孕育了中国整个农耕文化的气候系统——把降水带到了这处石灰岩洞的上空。无论降水充沛抑或匮乏,雨水都会沿着岩石之间的裂隙渗透到洞穴中,一点一点地溶解石灰岩,并形成过饱和的碳酸钙溶液。这些溶液通过洞顶或洞壁滴流进溶洞时,由于洞内相比洞外温度和压力的改变,以及二氧化碳的释放,溶解在水中的碳酸钙被沉淀下来,形成石笋等次生碳酸盐沉积物。

  由于这个洞穴地处青藏高原东部与黄土高原西部的过渡区,已经是亚洲季风所影响的地理区域边缘了。因此,万象洞内的石笋忠实记录了这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季风的降雨变化情况。通过分析石笋中氧的同位素的含量,就能分析相应年份的降水量是多还是少;而石笋中较高的铀含量,也为对应年代的确定提供了难得的标尺。张平中使用化学分析法分析万象洞中一条有1800年历史、118毫米长石笋。从这条石笋上,他们洞悉了历史上季风的强弱周期。在干燥和较弱的季风时期,正好跟唐、元、明朝的衰亡时期吻合。

  

  亚洲季风对历史的影响

  

  在唐朝末期、元朝末期和明朝末期,明显社会特征是时局持续动荡不安,而另一共同之处则是亚洲季风处于弱势。由于季风减弱、降水减少、农作物减产,从而对战争和农民起义的发生产生了催化作用。 今天,决定某一种农作物收成好坏的因素有很多,如投入劳动的数量和劳动效率、技术水平、肥料等。但过去的年代里,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改进缓慢,气候的变化对农业生产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张平中得出结论:气候变化通过影响农作物生产,进而对中国古代朝代的兴衰起着关键作用——它就像是一双“无形的手”,左右历史的棋局。对于唐朝、元朝与明朝来说,它们的衰败与亚洲季风的大规模减退有关。

  

  争论不休的话题

  

  在学术界,气候变化与朝代兴衰的关系,也是一个长期争议的话题。最近的一次争论发生在2007年。2007年1月4日,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德国科学家杰拉尔德·豪格的文章。豪格率领的科研小组对雷州半岛湖光岩湖取得的钻孔岩心进行了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他们认为,通过钻孔获取的岩心样品的磁属性和钛物质可以揭示东亚古代冬季季风强度。 豪格在论文中写道:“公元751年唐朝开始衰落。造成盛唐衰败的是长期干旱和夏日极其少雨的气象原因。根据由中国雷州半岛湖光岩玛尔湖的沉积物分析得出,冬季风强度和夏季风强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反相关的关系。在过去15000年里,有3个时期的冬季季风很强,而夏季季风很弱。前两个时期是在冰河纪,而后一个时期大约在公元700~900年间。唐朝自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延续近300年。由公元700~900年间冬季风的加强而推知此时中国夏季降雨量的减少,连年干旱造成谷物欠收,激起农民起义;公元75i年唐朝军队与阿拉伯大军激战于中亚重镇怛逻斯,唐军大败后退。这两个原因导致了唐朝的衰落,最终于公元907年灭亡。”

  但是,这一结论在中国学术界引起很大争论。当时,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科学家张德二通过史料的记载,认为“唐朝灭亡前的最后30年正是处于多雨时段而不是干旱时段”,唐朝总体上并非趋向干旱。所以,唐朝并非因为冬季风的加强而走向灭亡。这篇文章,也发表在同年11月份的《自然》杂志上。张德二认为:豪格科研小组研究气候变化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衰落的关系,得出了中国堪称黄金时代的高度发达的唐代文化终因冬季风的加强和干旱而衰败的结论,这是站不住脚的。中国历史朝代之更迭有其十分复杂的因由,中华文明之兴衰绝不会被简单化到由于降水量这样一个自然原因在10年或更短时间内的突然减少就崩溃了,中华文明何至于如此脆弱!

  

  气候可以影响历史,

  但并非决定因素

  

  目前,在学术界关于气候对朝代兴衰的影响的观点,的确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气候变化对朝代的兴衰肯定会有影响作用,因为季风的强弱会影响到旱涝,进而影响到农业生产,尤其在古代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但是,这样的反例也有不少:在明清时期,中国的气候是比较寒冷的,即所谓的小冰期,但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所以,气候因素只是一个影响原因。时间越久远,其影响力越大。而时间近,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灾害的抵抗能力越来越强。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气候学家王绍武认为:气候变化或突变影响古文明的发展,这是有可能的。综合分析历史学、考古学及古气候学证据,已证明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2000年,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及黄河流域先后发生了气候突变,并可能对文明的衰落或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气候变化,特别是气候突变有密切关系,但并不是说气候突变是制约文明发展的惟一原因。从洪水到干旱的气候突变可能造成了中原以外地区许多考古文化的衰落,但是也促进了中原地区中华文明的诞生。气候变化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气候变化会打击农牧业生产,甚至摧毁古文明。另一方面,气候变化也可能使农民破产,进入城市成为劳动力:气候变得严峻,可能促使游牧民族向富饶地区移动。世界上古文明最早在大河两岸发展就可能与此有关。(文章代码:100716)

  【责任编辑】蒲 晖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